加强油田企业投资管理效果的途径探究
2020-11-26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
潘 登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
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消耗石油4.93亿吨,2014年消耗石油5.08亿吨,2018年消耗石油6.51亿吨,我国是当今世界石油消耗大国,并且需求量持续增加。大量的石油资源投入保证了我国国防安全,推动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美好进步。油田企业作为贡献石油的专业力量,从勘探、开采、储运、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保障着我国能源安全。对油田企业进行投资,是保证石油供给、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助力实现国家发展远景规划的重要措施。
一、油田企业投资的重要性
(一)助力勘探,增加石油储量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严重依赖进口,不可避免受国际形势影响,提升本土石油产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石油勘探工作持续深入,陆续发现新的探明储量,为增加石油产量提供了数据基础。油田企业投资能够增强勘探能力,推动促进理论研究、丰富模型参数、提升技术水平,有助于更准、更快、更优地发现和增加探明储量,为我国石油能源提供有效接续。
(二)创新研究,提升开发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以后,常规钻采方法遇到瓶颈,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储量动用率及采收率,将储量有效转化为产出,最根本途径是方法创新、科研进步。油田技术服务施工,如压裂增油增注、油水井特殊作业,以及修复油井套损恢复产油的大修井等施工,想要取得效果突破,离不开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撑。油田企业投资能够增强科研能力,推动新技术发展、新措施应用、新材料更替以及新人才配备,有助于进一步突破瓶颈,为储量有效动用提供强劲动力。
(三)配套设备,提升施工效率
当今时代工业高度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越来越得到普及,机械设备拥有人类无法匹敌的力量、速度、耐力、精度,各行各业传统的人工操作正面临逐步变革。油田企业投资能够增强设备能力,推动施工能力增强、模式转变、类型拓展、效率提升,有助于在当前石油需求量巨大的形势下,为高效完成石油开采各项任务提供保障。
(四)促进发展,完善矿区建设
石油工业的发展是持续而长久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矿区的配套建设。油井建产后需要建设采油站、队;石油输送需要建设专用管道;石油采集后需要建设处理站、厂;化工生产需要建设车间、工房;设备、物资需要建设库、场;人员的生活需要建设后勤设施……油田企业投资能够增强产能、后勤等矿区配套建设,有助于完善配套资源,丰富生产生活功能,保持矿区整体和谐稳定持久发展。
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发展是整体的系统工程,油田企业投资范围广、种类多、形式丰富,首要目标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在微观环境下,油田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开发、建设、生产、发展等各阶段,在生产、生活、文化、休闲等各方面,既要保证能源供给,又要保证稳定发展,还要保证员工幸福。投资是实现油田企业适应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油田企业投资管理的需求
(一)保证投资的持续性
投资是能够保障企业长久发展的推动力。油田企业与普通企业不同,勘探、开发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筹划运作,到付诸实施,最终有所产出,大部分产能建设、基础建设项目规模较大、周期较长、见效较慢,后期还需要措施来辅助。从这种实情来看,油田企业的投资不可能像购买物品一样,一劳永逸。油田企业投资管理工作需要对勘探、开发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合理评价投资规模,采取分步走的方式,持续、平稳、有效地进行投资活动,避免冒进,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兼顾产能与经济效益指标
稳定石油供给是油田企业的重大使命。在某些时候,可能需要油田企业不计成本来保证产量。大多数情况下,效益仍是油田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大量的投资虽然能够带来产量增长,但是盲目的投资势必带来成本的大幅增加。“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投资管理工作需要正确认识投资与成本、收益的辩证关系,分析评价投入产出、投资回收、经济效益等指标,寻求合理的投资规模,保产量、促收益,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三)优化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的投资总量中,各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油田企业投资要素包括勘探、开发、科研、物资、设备、基建、改造、安全、环保等诸多方面,在一个时期内,各要素均不同程度存在投资诉求。在投资总量有限的前提下,投资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对待当前企业发展形势,通过各方面管理手段准确分析判断确定数据,合理分配各要素投资比例,区分对待存在的优势、劣势,使各要素平衡发展、有序进步。
(四)投资使用效果的监督评价
投资最重要目的是获得收益。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政策法规的约束,投资执行过程存在着不确定性。有的投资执行慢,错过了最佳收益期;有的投资遇政策变化,无法继续执行;有的投资受大形势影响,产生亏损。投资管理工作需要对投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风险、制定措施、适时纠正,最大限度保证投资效果。
三、加强油田企业投资管理的途径
(一)提高对投资管理的重视程度
投资从来源上,可以有外部投资和内部投资。外部投资是直接从企业外部获得所需资金的过程,如上级拨款、专项投入等;内部投资是企业自身为完成某些经营目标将利润再次投入的过程。从性质上来分析,无论是外部投资还是内部投资,都相当获取了利润,应属于一种盈利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指标数据。油田开发规模大、投入高,受地质情况的客观不确定性、国际能源形势的波动性、国家政策法规的约束性等影响,油田企业投资存在高风险。因此,投资管理工作只有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才能牢固树立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保证资金有效使用,为企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投资方向与发展规划相适应
我国建立了完善的规划体系,从国家、省、市县三级分别编制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远景规划展望未来、五年规划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和方向、年度规划安排具体工作及指标。油田企业应当以上级规划指引,在充分客观对本系统行情形势开展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切实制定合理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要以企业规划为根基,以具体发展指标为导向,与企业其他管理目标相协调,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开展投资管理工作,促进投资与企业发展的相辅相成。
(三)完善投资体制机制
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投资管理将失去方向[1]。油田企业投资执行周期长,执行过程中,受国际、国家、市场以及企业发展形势变化影响,一直伴随着风险。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企管、法规、内控等十分重视。没有约束的管理行为必将造成混乱,导致不良的投资效果,严重的将导致投资失败,甚至血本无归。应当建立符合油田企业发展实际的投资管理体制与规则,将其贯穿投资管理全过程,明确投资类型、投资范围与投资层次,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与工作成果,落实岗位责任、管理责任与监督责任,建立合理的检查、考核、奖惩规则,通过内部控制保持投资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四)细化前期调研论证
油田企业常涉及大区块、整体性开发,或施工规模大,或持续时间久,部分项目投资需求巨大,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有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失。因此项目立项前期的有效论证势在必行。应当重视可行性研究工作,细致全面做好政策解读、形势分析、市场调研,充分论证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决策提供依据,保证投资效益。应当开展多方案比选,在符合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择优选择投资方案,实现收益最大化。应当实行专家审查制度,组织各方面专家开展座谈,从多方面开展方案审查,做出综合评价。只有通过前期论证、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才可以进入投资环节。
(五)大力开展投资控制
投资是使用需要严格管理控制。投资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加以严格的控制和干预,极易造成投资使用不均衡、超投资、超标准等不良现象发生。从体制上做文章,将不同规模项目划分不同等级,实行区别管理,既降低了决策风险,又拓宽了渠道。从工期上做文章,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也一直保持着上涨趋势,在符合安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有助于控制结算价格;从标准上做文章,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满足功能为基准,避免铺张浪费、高标准施工,有助于节约投资;从组织上做文章,通过优化施工方式,形成多路并举的模式,提高单位时间施工效率,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总之,为保证投资的使用效果,必须加以强有力的控制。
(六)强化监督检查考核
在企业投资决策执行之后,除了要对投资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管理外,还要积极地对投资项目实施定期审计,以及环节验收[2]。任何一项完整的管理工作都应该包含过程的监督以及最终的总结。如果对过程没有监督,有可能造成责任心下降、弄虚作假、质量下降等负面问题,造成投资浪费、效果不理想;如果对结果没有总结,就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后续投资缺乏指导意义。投资管理工作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模式,投资计划下达后,依据投资额度、实施内容及预期目标对计划执行过程、进度、结算及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问题与不足,及时开展变更与调整,促进投资使用的合规、高效。
四、结语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油气田企业完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任务,以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优良的投资。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会带来优良资产、经济效益;利用不当会造成盲目浪费、成本负担。因此,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油田企业要完成历史使命与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投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