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25傅金伦
摘 要:近年来,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感到疲惫不堪,人们在周末或节假日选择去郊外感受大自然所带来的休闲时光,同时还能进行身体锻炼。户外运动和户外体育俱乐部便应运而生,满足人们对参与户外锻炼的一切需求。由于目前我国户外运动的开展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其经营管理体制、运营组织等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试图了解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成都市户外运动的发展、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对策研究
1、概念界定
1.1 户外运动。目前学术界对户外运动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本研究经过查阅文献、书籍以及搜集资料总结到,户外运动是指在野外或者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各种体育运动均可以称之为户外运动,其中包括登山、野外攀岩、徒步、远足、漂流、露营、野外生存、滑雪、翼装飞行、山地越野等等。
1.2 户外运动俱乐部。户外运动俱乐部是户外运动的有效载体,也是户外运动开展过程中的有效组织形式,由于我国户外运动起步较晚,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也相对较为滞后,因此在户外运动俱乐部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根据国外对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界定,本研究总结到户外运动俱乐部是户外运动的组织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这种组织一起进行露营、户外旅行、徒步等探险活动。
2、 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展现状的研究
2.1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基本概况。50%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注资情况在10万以下,1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注资情况在10-20万之间,1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注资情况在20-30万之间,1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注资情况在30-40万之间,仅有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在40万以上。这说明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注资金额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开展规模不大,仍处于起步的发展中阶段。
5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企业性质是独立投资,1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企业性质是股份制,30%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企业性质是公益性质的团体或协会,这说明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企业性质以独立投资为主、以公益性团体或协会为辅。大部分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企业性质为独立投资,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极大地限制了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另外一种公益性质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主要是依靠收取参与者的会费来支撑活动经费。
2.2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认证情况。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中有40%通过了国家户外运动领队的权威认证,60%的领队未通过国家户外运动领队的权威认证。调查了解到,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领队均能够较好、较为有效地组织俱乐部的成员进行活动,然而在权威认证这一方面许多领队表示自身已经具备多年的领队经验,并不需要一纸文书来证明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的知识、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并不仅仅依靠多年的带队经验,还需要经过正规的专业技能训练才能上任。因此这在一定程度山限制了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为俱乐部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3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模式。90%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是组织户外活动,60%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是开设卖场同时组织户外活动,3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是开设卖场同时组织户外活动兼经营其他产品,还有15%是其他经营管理模式。这就可以看出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是多元化的,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并没有单一的开展户外活动,而是以多种经营模式共存的理念来管理俱乐部。
2.4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活动组织。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活动的方式较多,分别为微信QQ群、电话、短信、网上论坛和其他。其中,有90%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采用微信群和QQ群的方式召集人员进行活动,有50%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采用电话的沟通方式召集人员进行活动,有3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采用短信的方式召集人员进行活动,有40%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采用网上论坛的方式召集人员进行活动。这可以看出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以网上联络为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联系的范围,使得与参与者之间的联系便捷、有效,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2.5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人员情况。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人员以中年人为主,管理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虽然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在组织与管理方面缺乏创新,企业发展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从学历和专业结构方面来看较为合理,能够促进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持续性发展。
2.6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宣传方式。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宣传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组织比赛、媒体合作、旅游公司合作、网站推广和其他。调查可以了解,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主要宣传方式是组织比赛和旅游公司合作来推广企业的品牌,还有一部分俱乐部是依靠网站平台推广营销,这也表明目前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已经转移为线上推广,借助了科技化、信息化智能时代的优势。
2.7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盈利情况。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盈利情况调查中,35%的户外运动俱樂部表示盈利,40%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表示持平,25%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表示亏损。这说明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情况处于较为稳定的阶段,但还有一部分的经营状况处于低谷期,需要户外运动俱乐部自身不断调整经营方案,以便于扭亏为盈。
2.8 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的现状分析。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的性别比例基本持平,年龄结构以35-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为主,然而成都市户外运动参与者中年人的比例较大,反而中青年人的比例较小。户外运动能够接触大自然,并且一些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参与者的年龄结构偏大会限制一些户外项目的开发。
成都市户外运动参与者的职业结构主要分为医教人员、事业单位、学生、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其中参与者职业结构比例较高的有医教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和退休人员。
3、 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展中的优势分析
3.1 户外运动市场前景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的生活条件和便利的生活方式为给人们添加了许多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人们希望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提高身体素质,释放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因此参与户外运动是优选。成都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线城市,成都居民对参与体育运动的认知较高,因此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3.2 地理自然环境优越。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盆地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作为我国的超大城市,成都市市郊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越。其中成都市于2015年推出了五条市郊生态户外旅游线路,这些生态户外旅游线路为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从而促进户外运动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
3.3 利用赛事降低营销成本。成都市是我国的大都市,开展众多户外运动比赛,也吸引了大量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此参加比赛。2019年成都市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燃动全城,激发了人们对户外运动的热情。因此,本研究认为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可以利用更多的赛事来降低运营的成本,结合赛事的内容合理地开发户外运动项目。
4、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展中的不足分析
4.1 户外运动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户外运动在我国属于新兴的体育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在群众体育范畴内户外运动市场的管理体制还不是十分完善,相比较篮球、羽毛球等其他体育产业的发展,缺少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系统化地管理。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注册登记情况较差,这也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的直接现象。同时,户外运动是一项高危的项目群体,如果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必会影响市场发展的前景。
4.2 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保障不足。户外运动是一项在大自然中进行体育运动,如果缺乏一定的安全保护,参与人员的意外伤害是不可逆的。本研究在走访中了解,虽然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在组织活动开展前都会给参与者购买意外险,但是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由于领队以及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组织过程中过于松散,经常会出现参与者意外受伤的状况,从而影响部分参与人群的积极性。本研究认为如何保障户外运动俱乐部在组织过程中的安全性是保证户外运动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4.3 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人员对市场开发认知度低。目前成都市户外运动参与的人群主要以中年人为主,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以及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度较为有限,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这与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人员对市场开发认知度低、目标不明确存在着极大的联系。俱乐部管理人员未能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导致部分年龄段的参与人群流失严重,市场开发程度不深入,在一定程度阻碍了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
5、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
5.1加大对户外运动体育产业的开发。成都市政府部门提供一些政策性的扶持和资金性的优惠,并且建立规范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管理制度,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综合素质,促使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5.2加大对户外运动人才的在职培训。针对专业人才稀缺的情况,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例如可以联合高校户外专业培训户外人才,鼓励在职领队或户外运动指导员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或者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户外运动赛事,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
5.3加大对户外运动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户外相关的专业知识,促使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其中,体验户外运动所在的不同健身感受。
5.4 积极利用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户外运动赛事,与此同时利用赛事不断开发户外运动市场,促使其可持续性的发展。
6、 结语
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投入资金数目小,管理制度体系混乱,企业性质大都以独立投资为主,总的来说,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较不合理,学历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市场开发与市场地位;成都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缺失,俱乐部之间同质性较高,市场缺乏竞争力,从而限制了户外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泽峰,朱江华.试论我国户外运动及户外运动俱乐部[J].体育科技,2018,34(1).
[2] 楽开封.走向户外一漫议户外时尚运动的兴起与我国的社会进步[J].体育文化导刊,2012,(5).
[3] 張志坚.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C].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2014.
[4] 李红艳.户外运动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5] 李久全,高捷.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31(12).
[6] 邹统钎.俱乐部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22.
[7] 曹娟.俱乐都旅游:实施、意义与前景[J].旅游学刊,2014,19(1).
作者简介:傅金伦(1989-),男,汉,辽宁省海城市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