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形势下高校师生党员形象工程建设研究
2020-11-25郝志康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手段开始普及,网络开始进入“微时代",近年来,以公众号和微视频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学生党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师生党员形象工程。就创建样板型党支部而言,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微媒介平台,主动将党建服务融入学生当中,成为了目前高校党建服务的重要内容。结合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在“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基本经验,探讨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措施,打开新思路,搭建新平台,从而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切实增强学生党组织建设成效。
关键词:微时代;创新研究;凝聚力;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小程序普及,以公众号和短视频为代表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微时代”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也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微时代”——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微公众、微公益、微视频等被冠以“微”型特征的新媒介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主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微”载体的产生以及微平台的普及,我国社会进入了“微” 时代。就“微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而言,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利用微载体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学生中,引导高校学生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党务工作者应着力 研究并着手解决的课题。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形象工程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微平台是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它具有开放性、全球性、集成性、多元性和社交性等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性和开放性,它允许任何人或者只能由指定用户的人浏览。目前高校主要是“00后”大学生群体,他们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观点更具主观性和多样性。对于他们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有限,而接收信息的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就要求微平台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的信息。同时随着公众号、APP和短视频的普及,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手机紧密相连。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学生队伍中注册微信、微博、QQ账号的学生比例占99%左右,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工具已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关注与喜爱。这就意味着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创建应当遵循信息化特点,在党员的教育中运用大学生所熟悉的语言,综合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集文字、图片、表情包、微视频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网络微时代中,部分大学生缺乏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奉献精神,政治素质不高,对入党也普遍存在“入了再说,入了就好”的想法,有時候更是迫于家庭和老师的压力才 “志愿”入党,入党动机变得功利化,入党成了找工作,讨生活的附属品,严重影响学生党员形象。
综上所述,高校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支持下,为提高大学生党员宗旨意识,开展以“服务”为核心的各种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加强党支部服务学生、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过程,建设一支战斗力过硬的学生党员队伍势在必行。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形象工程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在高校中,中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骨干力量,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直接和中青年教师接触,加强这一群体对学生党员的引领和指导十分重要。同时,在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引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创新,“高校稳定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但是微平台也是把双面刃,通过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形象工程建设的研究,正确引领广大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并借助微平台把它培养成有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官方舆论工具,进一步壮大网上主流舆论,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广大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凝聚力和扩大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是当今微时代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同时也是新的挑战。
微时代背景下建设学生党员形象工程要求我们主动利用好各种微平台,更新工作方法,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一方面,“微时代”下引入微平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面对“微 时代”的大背景,用好微平台是与时俱进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 的先进性要求我们主动解放思想,利用现代网络术开拓创新支部建设。另一方面,“微时代”下引入微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学生党支部遵循当代大学生信息化生活的特点,在党员的考察、培养和发展等过程中借助微平台,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形象工程建设的创新
做好“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形象工程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微时代”背景下更应该用好微平台,真正发挥微平台应有的价值,增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宣传力和感染力,把学生党员形象工程建设落在实处。
1.“微体系”的构建,坚持多平台发展互动,是扩大服务面、覆盖面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利用微平台的流动性、迷你性、瞬时性、扁平化传播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信息,不仅方便了对大学生的服务,也使学生们愿意接受信息和服务,无形中加强了思政教育的接受度。
2.强化学生党员教育,树立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微党课和微周记是目前在推进微时代学生党建工作中收获的有效措施。每位学生党员通过各自固定的账号登录观看微党课,党员的基础教育和党性教育突破了时间地点的局限,赢得了持续性;利用公众号和微视频启动党员周记活动,让每位党员按期学习并提交心得体会,为广大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供了契机,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
3.塑造学校“微形象”,树立网络“微领袖"打造高校创先争优新榜样网络“微时代"公民话语权释放,人人都有自己的“麦克风",但是作为意见领袖的“大v ”们却掌握着“麦克风" 的音量,他们成为了网络话语权的集成者。在做好舆论监控的同时,更要塑造学校正面的“微形象",学校党政领导要分工明确,积极参与回复,解惑答疑,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学校良好的“微形象”,提高学校网络问政能力,从而完善网络党建工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堃.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5( 6) : 114-116.
[2] 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1):68-70.
[3] 人大在意公众“微博力”[J]. 法制与社会 ,2012(3):16-17.
[4] 盛宣 . 辽宁组织道德模范开设实名微博 [J]. 共产党员 ,2012,
作者简介:郝志康(1986-10-),男,汉族,籍贯:山西晋中,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课题: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重点项目):基于“5+1”微党建品牌的精准思政建设探索。项目编号:(2019XGJPF2002),
项目课题: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