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信贷创新的思考

2020-11-25陈灵玲

西部论丛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贷思考创新

摘 要:目前,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步恶化,国内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面对国内庞大的农村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创新的提供更多的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是我们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对我国农村的信贷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根据我国农村市场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措施,希望促进农村的金融业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贷;创新;思考

一、引言

目前,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步恶化,国内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面对国内庞大的农村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创新的提供更多的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是我们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的一个课题。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三农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大,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贷需求呈现快速上升的趨势。但是,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农村的信贷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没有打通金融供给的最后一公里道路。目前,部分银行改变原有的经营战略,逐渐向农村市场渗透,投放更多的资金支持农村事业发展,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文对我国农村的信贷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根据我国农村市场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措施,希望促进农村的金融业快速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的信贷需求的现状

(一)信贷需求呈现多元化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金融消费观念较以往出现了很大的转变,由过去的个人存款为主逐渐演变成存款、贷款并重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个人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目前信贷的主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个体农户,由于能接受提前消费的观念,为了更好的改善家庭的生活环境,需要向银行融资一笔钱进行盖房、买车、购买家用电器等;二是当地的乡镇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品的规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抵押、质押、个人担保等方式向银行融资一笔流动资金,从而进行扩大再生产;三是当地的农村合作组织,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的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农村合作组织需要当地银行融资一笔钱进行产业的升级。

(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趋势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客户为“三农”(农村、农民、农业),“三农”缺乏稳定持续性收入,客户的信用意识比较薄弱,还款能力较差,面临较高的风险,导致银行收益较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尤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商行(农信社)首当其冲。截至2019年末,末上市的农商行的不良率为4.19%,ROA仅为0.61%,资本充足率靠近监管的红线,甚至部分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商行,由于信用评级较低,无法通过IPO、定向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渠道募集资金,只能依靠留存收益的分配、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扩充资本金。资金补充渠道的限制,进一步限制了银行的规模,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从而陷进恶性循环。

(三)信贷产品无法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由于“三农”的特殊性,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审慎态度,对信贷产品的风险控制更加严格,流程更为复杂,进一步增加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如果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特点,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就不会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信贷产品,就不能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虽然目前的金融市场呈现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银行的信贷产品还存在一定的痛点与难点:一是信贷的产品的额度小,额度一般在5万元以内,不能有效满足客户的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二是产品的授信时间短,一般在1年左右,若要是再继续使用,需要继续重新评估,客户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三是客户融资比较难,一般农村客户缺乏合格的抵押品,无稳定的持续性的收入,导致部分客户很难融资到资金。

三、完善农村信贷的创新路径

(一)继续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

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客户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融资。破解融资难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发挥人缘、地缘等综合优势,加大对消费者的培训与教育力度,让其认识到“信用为上”的道理,要想更好的享受到金融机构提供产品与服务,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按时履约。其次扩大合格抵押物的范围,推动林权、厂房、大型农机具抵押、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动产质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形成多层次的质押融资模式。最后发挥最担保公司桥梁作用,构建银行、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政府“四位一体”的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拓宽“三农”的融资渠道,减轻银行等机构的风险压力。

(二)加大对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设计力度

要想抢占广大的农村市场,必须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才能更好的留住顾客,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农村信贷产品小组,根据农村的市场调研结果,开展产品的研发,并进行不定期的后评价,逐步丰富产品的功能。其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资信情况,对信贷产品实行差别化,将信贷产品的还款期限、成本、额度进行不同的区分,进而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三)数字赋能金融风控

由于农村客户呈现出“小额、分散”等特点,要想提高风险控制的质量,必须依靠大量的银行人员实际的走访,增加了风险控制的成本。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科技技术的成熟运用,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要转变以往的风控模式,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实现便捷高效的审批功能,提升银行的审批效率,节约顾客的时间成本。

四、总结

农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发挥金融活水的作用,根据农村市场具有的特点,发挥银行的主观能动性,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向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产品,助推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信贷需求视角的农村信贷创新[J].强博. 财政与金融. 2020(21)

[2] 邢露.农村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讨[J].纳税,2018 (10)

[3] 张红宇 . 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陈灵玲(1974年-)女,广西柳州人,大学本科,中级经济师,中国建设银行柳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曾任建行河池分行副行长,主要从事金融业,对金融行业有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房地产和对公信贷领域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猜你喜欢

信贷思考创新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