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志愿力量温暖人心》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2020-11-25吴鸽
一、原文简介
本文节选自一篇名为《微光成炬,志愿力量温暖人心》的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文章。作者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从志愿者的角度出发,写出了普通人在这次抗疫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全文语言朴实但富有感情,很多用词都具有中文特色,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格外注意了不要被原文的遣词造句所限制,使译文尽量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
二、翻译举例分析
2.1 用词方面
例1. 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 ,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
The participation in voluntary services demonstrate the civilized quality of a society.
范畴词尽管在汉语中各司其职,但是出现在英文译文中,除了增加句子长度外,并无任何意义或表达上的增色。[1]所以在处理这句中的“参与程度”一词时,我直接译成“participation”,省译了“程度”这一范畴词,这样不仅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也使译文更加简洁。
例2. 志愿者们身体力行,让爱心在行动中播撒。
The volunteers take actions to spread love.
汉语中常见重复,而英语中则要尽量避免重复。正如曾剑平所说:“在双语符号的转换过程中,从译文的可接受性出发,对源语结构做出调整或增减词语是必要的。”[2] 在例2的原文中,“身体力行”和“行动”二词语义重复,所以在译文中我进行了删减,只用了“take actions”这一个短语。
2.2 句子方面
例3. 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成为了照顾邻居孩子的“临时妈妈”、纾解情绪的“知心姐姐”。
They take care of neighbors children like temporary mothers and ease peoples anxiety like intimate sisters in their spare time.
这句话中总共有三个动词,其中“照顾”和“纾解”为主要动词,“利用”是次要动词。所以我在翻译时,把“照顾邻居”和“纾解情绪”处理成了动词短语,把“利用时间”处理成了介词短语。中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英国人则化整为零。[3] 把多个动词连用的“流水句”结构转变成层层搭建“树状”结构就是一种化零为整的表现,不仅可以突出句子的重点,还避免了动词的堆砌。
例4.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As the saying goes, “United together likes roaring fire, separated apart likes shining stars.”
该句在原位中位于最后一段的段首。美国翻译家奈达在曾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和形合的对比。”[4]汉语属于意合语言,所以可以直接在段首引用其他詩句或短句,不会对读者的理解造成影响。但英语属于形合语言,考虑到上下文的连贯性,我在翻译是运用了增译的技巧,在引用的这句话前增译了“As the saying goes”,是译文更加完整,便于读者的理解。
2.3 语义方面
例5. 那些原本是老师、公司职员、快递员、水电工、学生的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In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 teachers, employees, deliverymen, handymen and students share the title “volunteers”.
该句中的“原本”一词若直译,应该译为“used to be”,但该短语有“过去是,现在不是”的意思,这显然与原文的含义不符。所以我在翻译时,没有按照原文的结构翻译成“……的人”,而是直接用职业来指代这些人,从而避免了歧义的问题。
例6. 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一个个“红马甲”在疫情面前站出来、在关键时刻顶上去。
From urban to rural areas, from online to offline, volunteers wearing red vests stand out at crucial moments to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在例6中,“红马甲”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实际上指的是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翻译时,如遇到借代修辞,我们必须要理解隐含在借代辞格中的文化差异,采用直译或意译法将原文中所替代的成分分析出来。[5] 所以我在翻译时运用了意译法,将“红马甲”译成“volunteers wearing red vests”,避免给译文读者造成误解。
三、结语
翻译这篇文章时,我在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总结了文章的行文特点,归纳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为接下来的翻译工作打好了基础。在翻译过程中,我运用了多项课上所学的翻译技巧,如增译,省译,词性转换等,使得译文更加的流畅地道。译后,我进行了仔细地校对和复审,并从用词、用句和语义三个方面对我的译文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的翻译水平仍需加强,以后也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琼·平卡姆. 中式英语之鉴[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曾剑平. 汉英翻译中的词语省略[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4)
[3] 王力. 王力语言学论文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E. J. Brill, 1982.
[5] 韦孟芬. 英汉借代辞格的比较与翻译[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1(01):86-88.
作者简介:吴鸽(1999-),女,辽宁省,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