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2020-11-25张雪珍
张雪珍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接触能力较强,而初中科学往往涉及一些新知识,这对初中科学教学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是同時教师也应该意识到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所以教学模式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初中阶段的科学学科可以巧妙的结合信息技术,实行信息化教学。为此本文就初中科学信息化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科学;初中;信息化;教学策略
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科学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结合相关视频,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其次可以搜寻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图进行相关教学,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视频讲述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综合信息技术,讲述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生活感知意识。对此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了相关讨论。
一、结合相关视频,培养直观想象,适当进行交流
在进行相关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学习效率实际和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初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加擅长直观学习,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讲述相应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应该及时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氛围。
例如在讲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告知学生细胞和生物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学生对细胞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细胞,可以首先展示相应的图片,对不同的细胞进行对比,使学生知晓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等相关种类,通过相关的图片了解相应的细胞器,以及作用,在学生知晓相关的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视频,对整个细胞的工作过程进行相关的展示,借此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提出相关的问题: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让学生根据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随后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课件向学生讲述相应的理由,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学习效率。
二、搜寻相关资料,适当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强大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以此为前提进行相关教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的资料,对相应的知识加以佐证,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科学小故事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气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告知学生气温的概念,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讲明在地球上目前最发现的最高气温时58摄氏度,随后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资料加以佐证;随后可以向学生讲述在地球最低气温。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盆开水在最低气温时泼出的现象,借助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讲述气温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比如告知学生目前最低的温度时零下273.15摄氏度,这个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分子将停止运动,目前已知的回云棒星云最低温度可以达到-272摄氏度,被人们称为“宇宙的冰盒子”,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零上最高温度,同时向学生借助相关视频展示宇宙大爆炸,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充分调动。
三、结合相关地图,培养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能力
同时进行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时,教师还发现在教材中,有许多知识涉及地图教学,但是教材上的图片信息十分有限且过于平面,导致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可以适当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地图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适当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思维导图讲述,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仪和地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具进行知识的讲述,比如结合地球仪,对七大洲、四大洋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对各个大洲的分界线进行了解,同时还可以综合中国的地图,对相关的地势进行讲述,使学生知晓,中国是一个综合了各种地形的国家,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变化,使学生对相关的地图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比如江河湖海以及山脉对当地气候有什么影响?学生经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相关的学习进行回答,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答我国山脉,丘陵等分布地区,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补充,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还可以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整合。
四、进行实验教学,结合视频讲解,提高理解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的重要时期,为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在进行相关的实验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信息技术,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实验步骤,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记录,随后进行重复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可以借助视频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进行讲述,同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电路图,随后让学生对相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比如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电压的提升,小灯泡的亮度越来越亮,当加入变阻器之后,随着电阻的增大,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亮度逐渐下降,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电流,电压以及电阻进行相关的分析,学生回答: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教师还可以适当给出相应的公式以及相关数据,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五、综合网络技术,讲述生活现象,感受知识魅力
同时教师还应知晓相关的科学知识,实际上来自于生活,学生由于知识的转换能力有限,无法在生活中发现相关的知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生活现象进行相应的教学,对于不便使用身边实际现象的情况,教师可以综合相关的网络技术,进行相应的展示,使学生直面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为接下来教学提供便利。
例如在讲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雨后彩虹的现象,借助相关的视频向学生展现相应的折射原理,同时还可以讲述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筷子在水中变弯,教师可以讲述介质和折射角的知识,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思考折射与反射在生活中的现象,学生进行相关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展示相关的图片并进行简单的讲述,为接下来的科学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意识,逐渐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魅力。
综上所述,若想进行高效信息化教学,首先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结合相关视频,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其次可以搜寻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图进行相关教学,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视频讲述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综合信息技术,讲述生活现象,培养感知意识。
参考文献
[1] 杜明峰.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69.
[2] 梁长坤. 初中科学教学与现代技术应用整合[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2019:3.
[3] 苗松. 初中生科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