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及制订原则
2020-11-25龙少华
龙少华
【摘要】积分制作为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更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积分制对学生自主发展的促进意义,而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点基本的积分制制订原则,即参与性原则、简约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搭配性原则,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积分制;学生自主发展;工作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73-02
众所周知,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往往会耗费教师很大精力,一个越来越突出的基本事实是,一名教师无论如何优秀敬业,如何精力充沛,仅凭个人之力也是很难管理好一个班级的。而积分制作为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更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下拟先简要阐述积分制对学生自主发展的促进意义,而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几点基本的积分制制订原则,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积分制对小学学生自主发展的促进意义
(一)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评分细则约束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有了评分细则,学生的行为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班级组织建设也就有了最基础的保障。而以量化分数载体的奖罚效应又有助于学生自觉去遵守,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经常性地要求、强调和指导学生这些如何做、哪些如何做。
(二)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积分制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外曾有学者指出:“积分制的意义不仅仅是有利于匡正学生的行为规范,更在于使教师节约为维持纪律而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从这层意义上讲,有效的积分制不仅是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推手,更是提高教学效能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武器。
(三)提升学生规则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在认识、适应和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规则意识更容易养成和得到提升,对于可塑性很强的小学阶段学生而言,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无论是对于求学时期的学习还是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来说,规则意识都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同时,在规则意识养成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耐性、毅力、克制等各方面性格品质亦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提升,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班级管理积分制的基本制订原则
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关于积分制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过分强调落实而又难以落实,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过体会,在班内实施积分制后,起初反响好,实施顺利,但一段时期后便开始逐渐松弛,流于形式,最终虎头蛇尾,甚至不了了之。原因何在?除了落实本身的原因之外,笔者认为问题的源头在于制度的制订。一般而言,积分制的制订要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尤其是评分细则的制订。以下则主要以大的层面讨论几点基本的、通用的原则,希望能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者带来若干有益的启示。
(一)参与性原则
建立积分制的核心目的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促进其自主发展,其最终发挥作用是通过学生的认可和遵守来实现的。然而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受:学生倾向于认为规则是用来约束和控制他们的,加上以积分彰显等级,更容易使之本能产生排斥心理,尤其对于独立意识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而如果使学生充分参与了积分制的制订,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执行规则时的被动感,增强其主动意识,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和遵守之。这首先是因为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直接对规则形成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其次让学生参与制度制订,他们会获得被尊重感和認可感,对于自己所参与制订的规则认可度更高,因而也就更乐于去遵守。参与性原则可以说是制订积分制的首要原则。
(二)简约性原则
无论年级高低和班级的大小,班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要保障班级工作的良性高效运行需要有一套系统而全面的评分细则,但从笔者的工作实践来看,规则并非越多越细就越好。如果规则过于繁多和细化,学生一来不容易记住,会有无所适从之感,二来定规则某种意义上好比定目标,目标一次定得太多太细等于没有目标,这样也就违背了积分制的根本初衷。当然,所谓简约型原则绝非是为了简单而简单,而是应将班级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反映到规则之中,即规则的制订具有一定的问题指向性,能真正地解决某些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要求简单明了。另外,规则用语应简明扼要,每一条规则明确一项具体行为规范,以便于学生记忆和形成认知,这一点也可归之于简约性原则的范畴之内。
(三)一致性原则
这里所谓一致性原则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评分细则的各项具体内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而是应相互协调,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二是评分细则应在校规的大框架下制订完成,与校规的目标指向保持一致,因为班规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校规的具体化,两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三是很多时候积分制的实施是有着一定周期和指向某个特定阶段的,需要适时适度地加以调整。尤其是随着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成长,规则自然也会有所变化,但后面的规则不能与前面的有所冲突,如果确实出现看似矛盾的情况,不能疏忽大意或淡然处之,而是要详细讲明道理,使学生切实明白原因,从而更好地落实新的规则。
(四)搭配性原则
此处所谓搭配性原则,是指附加于规则之上的申请积分和授予积分的合理搭配,但尽量以授予为主。比如最常用的积分机制是先给每个学生10分的基准分,如果减分标准多而加分标准少,就不容易达到鼓励先进、树立典型的效果,尤其是学困生较多的班级,被扣分的学生多了,扣分自然而然就成了“无所谓”的事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比如,“没有按时交作业,一次扣1分”这一标准,不如制订成“按时交作业一次加1分”,将“值日不认真,一次扣1分”制订成“认真做好值日工作每次加1分”,让学生从顾忌被扣分到主动争取加分的机会,其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在简要阐述积分制对学生自主发展的促进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几点基本的积分制制订原则,即参与性原则、简约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搭配性原则。事实上,关于积分制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