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祭
2020-11-25王刚
王刚
一
姑妈走了,我得回村一趟,送她最后一程。
走进村庄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远远地,传来一阵阵节奏鲜明的锣鼓声,还有先生唱经的声音。脚下的路曾走过千百次,如今长满了灌木杂草。时间过得真快,当年这条路上的少年,而今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并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奔向四十的山头。风挟裹着呜呜咽咽的诵经声钻进耳膜,像一群带刺的蜂子,蜇痛了我的心。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一个铁的事实:那盏或明或暗的灯光下,永远不会再出现姑妈的身影了。
哪怕隔着层层夜幕,我也知道,路的尽头站着一幢木房,木房的屋檐下挂着一盏灯。那幢木屋,不知道已经站立多少年。从记事起,它就站在那里,不言不语。当我离开村庄,它还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多年前,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无数个夜晚,我踩着夜色,走向姑妈家的木房。屋檐下挂着一盏煤油灯,如豆,如星,闪烁着昏黄的光。姑爹坐在凳子上,抱着水烟筒,吧嗒吧嗒地抽着。表弟表妹蹦来跑去,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姑妈或在纳鞋底,飞针走线;或在准备晚餐,柴火熊熊燃烧,她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或端着筛子,来来回回地晃动,包谷面雪花一样飞落。说真的,我是多么喜欢那种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啊,不辉煌,不奢华,却有着暖暖的温度。
多年后,当我偶尔回到故乡,趁着夜色,沿着走过千百次的小路,走向那幢木屋,却发现屋檐下的煤油灯已换成了电灯。明亮的灯光下,只有姑爹姑妈枯坐的身影,像两尊泥塑的菩萨。表弟表妹都不见了,他们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的变换迁徙到了其他地方。姑爹姑妈是两只苍老的留鸟,习惯了守着村庄,窝在老巢里,无力振动残败的翅膀。缺少了表弟表妹的屋檐下,再也没有了欢声笑语,变得冷冷清清。姑爹抱着水烟筒,半天才吸一口,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把水烟筒吸得山响。姑妈也不再纳鞋底了,她的视力严重下降,再也无法飞针走线。他们沉默着,只有风摇动着电灯,晃来晃去,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
这个夜晚,我站在黑暗里,遥望木房的方向。屋檐上挂着的电灯,很大很亮,像一只小太阳。灯下人影绰绰,不知在忙什么。我有点胆怯,不敢往前走,害怕走近那屋,那灯,那些人。我害怕再也看不见灯下的姑妈。其实,我也知道,屋檐下肯定不会再有姑妈的身影。但是,我终于还是走向了那屋,那灯。我是来送姑妈的,不能总远远地站在黑夜中。不管多么艰难,我得走过去,站在姑妈曾经站过的地方,送她最后一程。
我终于走到木房前,站在了屋檐下,电灯下。灯光那么亮,我却找不到姑妈熟悉的身影。只看见一副巨大的漆黑的棺材停放在堂屋里,闪着黑亮诡异的光芒。心痛的感觉刀子般刺中了心脏,我知道,姑妈就躺在黑沉沉的棺材里,无声无息。棺材的前方,摆放着她的遗像。照片上,姑妈端坐在大片的鲜花中,面容黧黑消瘦,却笑容满面。
看着照片中的姑妈,我记起了去年清明挂纸的情景。姑妈提着竹篮,和我们一起去扫墓。她跪在坟前,隔着墓碑,絮絮叨叨地和她的父母(我的祖父祖母)说话。挂了纸,我们照了几张照片,背景是青草地,更远处,则是青山白云。姑妈站在我们中间,有点羞涩地笑着。她说自己长得丑,老相,不好意思照。现在,那些照片还藏在我的手机里,姑妈却已经远走。
站在灯下,与照片中的姑妈对视。姑妈看着我,笑着,好像要说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说。我走上去,点燃三炷香,跪在她的面前。我知道,姑妈正在远行,这一次,是永诀,走了就不再回来。这屋,这灯,已经和姑妈无关。
灯还在,屋还在,但人已远走。辉煌的灯光,不过是回光返照。用不了多久,这里将陷入黑暗。
二
从姑妈家往后走,不过百余步就是我家的老宅。遥远的岁月里,那儿曾亮着一盏灯,现在却灯火全无。在这个夜晚,我得去那儿走一趟。我相信,姑妈的灵魂已经去了那儿。
老宅已经没了,只剩下一片瓦砾堆积的废墟。夜色不浓,能够看见遍地的杂草。曾经坚不可摧的水泥地板,竟然被野草攻占,不堪一击。宅基地的四周,站立着一株株沉默的树,影影绰绰。半边石磨孤零零地躺在杂草里,它曾经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一员。我叹了口气,坐在石磨上面,忆起老屋曾经的辉煌时光,想起多年前那盏昏暗的煤油灯。
一个多月前,老屋被拆掉,成了零散的柱子,瓦片,椽子,木板,被运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站在老屋的废墟上,我心如刀割。生我养我的老屋,装满了悲欢离合的老屋,联系着血肉亲情的老屋,从祖父手里传下来的老屋,住过祖父祖母的老屋,养过姑妈父亲的老屋……竟然就这样被肢解消失了。老屋的逝去,就像祖父、祖母的逝去,就像二姑的逝去,带走了我生命深处最暖的灯,让我深陷无边的黑暗之中。
老屋的逝去,是一种宿命,一种必然。祖父、祖母去世了,父母搬走了,我们几兄妹则走得更远。老屋留守原地,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多年来,它默默忍受着日晒雨淋,寒霜冷雪,像个孤独无依的老人。老屋老了,老得不成样子。瓦片上长出了绿油油的苔藓,屋檐前落满了厚厚的树叶,板壁柱子布满密密的虫眼,门上的铁锁锈迹斑斑,墙壁上的锄头镰刀失去了光泽。轻轻拉一拉老屋的门,就会发出混浊沉闷的响声,仿佛一个老人缓缓张口讲述一段沧桑的回忆。烧火用的灶台,应该坍塌了吧?儿时用的那张书桌,是不是已经腐朽?祖母和母亲用过的铁锅,它们还保存完好吗?祖父用的那根烟杆,是不是还靠在床边?那盏如豆如星的煤油灯,还挂在屋檐下吗?拭去厚厚的灰尘,油灯还能不能重绽光芒?有几次,本打算进屋看看,但最终丧失了勇气。所有的一切,不敢再见,我怕看见它们已死或正在死去的样子。我多想让它们好好活着,但一切都无能为力。它们注定只有老去,只能逝去,人如此,物亦然!
我们搬走后,姑妈主动承担起了照看老屋的责任,时不时去老屋转转。不过,每去一次,她就难过一次。姑妈老了,每次遇上我们,都要絮絮叨叨地说上半天老屋。她说,你们全搬走了,那些树都伤心了,一棵棵枯死了。她說,老石磨丢在荒草中,已经长满青苔了。她说,那些柱子长虫子了,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虫眼。她说,堂屋里长满了杂草,松鼠钻到神龛里,鸟把屋子当成了家,蜘蛛网封住了门。她还说,好多次,她梦见老屋的灯亮起来了,一如从前。她半夜爬起来,遥望老屋的方向,那里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类似的话,她说了很多,只是,我当时没有体会到她的悲伤。
直到今晚,我坐在老屋的废墟上,心里第一次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悲凉。闭上眼,老屋仿佛就站在眼前,清清楚楚。青色的瓦、二十根大木柱、五间屋子、竹子搭的楼、木板装的板壁、装米的囤箩、磨面的石磨、舂米的石碓、几张木床、墙上的锄头镰刀、三个大小不一的灶台……甚至哪里放着一本书,哪里有一个耗子洞,哪里有一张桌子,哪里站着一棵树,哪里栽了一朵花,一切都历历在目。最后,我又看见了那盏灯,挂在屋檐下,忽明忽暗,如豆,如星。多么熟悉的灯光啊,照着祖父、祖母、姑妈、父亲、母亲、我和弟妹,照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庞,还有一个个远去的永远不会回来的夜晚。
循着灯光走进去,会遇上抱着长烟杆的祖父。他坐在院坝里,摸着花白的长胡子,吧嗒吧嗒地吸烟,讲述着稀奇古怪的故事。几个光屁股小孩围着他,不时发出夸张的惊叹声。
循着灯光走进去,会遇上弯腰驼背的祖母。灯光下,她正在忙着准备晚饭,灶台里火光熊熊,锅里的水发出汩汩的叫声。猪从圈舍伸出头,焦急地呼叫着。
循着灯光走进去,会遇上年轻美丽的姑妈。她还是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坐在灯光里,笑容满面,纳着鞋底。离她不远处,站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仔细一看,竟然是姑爹。
循着灯光走进去,会遇上一对年轻的夫妇。昏暗的灯光下,他们拉着一副沉重的石磨,发出呼呼的声响。雪白的面雪花似的,从四周飞落下来。仔细一看,他们竟然是我的父母。那时候,他们多年轻啊。
这一切,随着灯光的熄灭,消失在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我终于明白姑妈的悲哀了。当她扒开老石磨身上的杂草,当她抚摸蛀虫密布的柱子,当她看着一棵棵死去的树,当她看着破败坍塌的牛圈,当她听着老屋病入膏肓的呻吟……她是多么悲怆啊!只可惜,我们不懂。也许,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明白一盏灯的意义。
姑妈一次次走近老屋,是为了寻找那盏灯,还是为了祭奠死去的灯?而我,独自站在黑暗里,站在老屋的废墟上,又是为了什么呢?不也是为了寻找一盏灯,不也是为了祭奠一盏灯?
一个人走了,一盏灯就灭了;一朵流星消失了,悲伤的灵魂走进黑夜。
人已走,屋已逝,灯已灭,过去的一切都已被黑暗淹没。
三
站在废墟上,抬头仰望模糊的天空,看不见一颗星星。那些年满天璀璨悬挂于村庄头顶的灯盏,如今都去了哪儿?
那时候,老屋的前后左右,站立着高低错落的瓦房或茅草房。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亮了灯,像点点微弱的星光。随便朝一盏灯走去,都会走近一个热气腾腾的人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拉磨,或舂米,或准备晚餐,或纳鞋底,或抽旱烟,或摇扇子,或拉家常……每一盏灯下,都演绎着一种生机盎然的生活。
向左望去,一片漆黑。记忆中,那里住着不少人家:第一户是张大爹家,第二户是郭老舅爷家,第三户是龙小六家,第四户是杨老三家……那些年,我常沿着小路向左走,走近一盏盏朦胧闪烁的灯火。每一盏灯下,都有一张张生动鲜活的脸。喜欢高声骂娘的张大爹,满脸白胡子的老舅爷,哼着小调的龙小六,猴子般蹦蹦跳跳的杨老三……这些人,如今都去了哪儿?张大爹患病死了,老舅爷无疾而终,龙小六去了城里,杨老三死在了他打工的城市……总之,死的死,走的走,散的散。许多人,这辈子不可能再遇上。即使遇上了,他们也不再是当初的模样。
往后望去,灯火全无。那里曾站着高低错落的青瓦房,每到这个时候,就会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站在远处,我不仅能知道那盏灯是谁家的,还能知道哪盏灯下会有哪些人。最高最亮的那一盏,肯定是秦队长家的。他家境殷实,灯油充足,灯芯格外大,灯光也格外明。秦队长常常翘着腿坐在木椅上,看着他的老婆捡豆子或用筛子筛面。两儿两女坐在桌旁读书或捏着笔杆写字。最低最暗的那一盏,是龙寡妇家的。老公死了,她独自拉扯着两个孩子。昏暗的灯光下,她揉着眼睛,忙着扫地,煮饭,喂猪,推磨;两个孩子拖着长长的鼻涕,跌跌撞撞地跟着她,哼哼唧唧的。总之,摇曳的灯光下,晃动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有飞针走线纳鞋底的,有扯着嗓子骂猪骂鸡的,有挥舞铲子叮叮当当炒菜的,有光着膀子下棋的,有高声猜拳喝酒的……如今,他们都去了哪儿?死的死,走的走,散的散,消失在茫茫无边的黑夜中。
往右看,黑夜里亮着一盏灯,忽明忽暗。我忍不住迈动步子朝灯走去,像趋光的飞蛾。远远地,我就能够判断,那肯定是陈大爹家的灯。记忆中,他家的灯装在一个玻璃瓶里,悬挂于屋檐下,随风摇来摇去。那时候,他还是条壮实的中年汉子,一拳头能打倒一头牛。他总是光着膀子蹲在屋檐下,抱着个水烟筒,呼啦呼啦地吸着。
越走越近,隔着夜幕,能够看清屋檐下的灯了。不是煤油灯,是电灯。电灯比煤油灯亮多了,明亮的光芒发散开来,像只小太阳。这时,我看見了陈大爹。他穿着黑衣服,抱着一支长长的烟杆,背靠柱子,坐在屋檐下,一动不动,像一尊木头雕塑。烟嘴里却没有烟雾腾起,仔细一看,竟然没有一点火星,早就熄了。一群蚊子绕着灯泡飞舞着,像一团乌云。我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诡异的世界。我看见的,仿佛不是活人,而是一具僵尸。
几年前,陈大爹的老伴病死了。他的儿子为了挣大钱去缅甸贩卖毒品,结果蹲了大牢,不知何时才能出来。也许,等他出来,陈大爹早就去了另一个世界。陈大爹女儿出外打工,和老家断了音讯,不知是死是活。听人说,她被人拐卖了,这辈子可能回不来了。陈大爹还有一头老牛,听说他们的关系很好。他常常看着它的眼睛,说着许多莫名其妙的话。人们说,他们是一对老东西。是啊,他们都老了,撑不了多久了。一年,两年或许三年,当我再次走到这里,还能看到那盏灯吗?我调转头,放弃了过去见他的念头。也许,不见面是对的,见了面又能怎样?反而让对方更尴尬。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了,他的世界,我走不进去。
耳边传来隐隐约约的诵经声,我循声往回走去。最亮的灯光在前面,那是姑妈的灯。不过,姑妈已走,那盏灯再辉煌再华丽,也亮不了多久了。人走灯灭,这是必然,是宿命。当我下次回来,肯定再也见不到那盏灯了。那里将是一片黑暗,村庄将是一片黑暗。
灯灭了,村庄就死了。这也是必然,也是宿命。
我送走的,不只是姑妈,还有整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