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服饰在现代的传承

2020-11-25夏达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汉服

【摘要】我国传统服饰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元素宛若繁星。尤其是作为传统服饰代表之一的汉服,承载着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在当代,汉服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促使汉服日常化成了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传统服饰;现代社会;汉服

【中图分类号】TS941.3 【文献标识码】A

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不仅仅是用来美化的。古時候,中国服饰与礼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质料、色彩、花纹、款式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古代的礼制,其包括衣裳、冠帽、鞋袜、发型、妆面和饰物几类内容,如:祭祀的时候需要穿祭服,节日的时候需要穿吉服,朝会的时候需要穿朝服,居丧的时候需要穿凶服,办公务的时候需要穿公服……服饰是封建政治的图解和符号,被赋予了很多含义。而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被称为“华夏衣冠”“汉衣冠”,是伴随着华夏文明产生的,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是由汉族人民作为民族传统特色服饰穿着的各类服饰。本文主要对传统服饰在现代的传承——汉服如何日常化进行了研究。

一、汉服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分类

中国传统服饰可以分为民族传统服饰、礼仪传统服饰、宗教性服饰三大类。而在民族传统服饰中,汉服被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是指具有汉元素的服装,并不是特指汉朝的服装,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时期的传统服饰体系,又被称为汉衣冠、汉装、华服等。如:周朝时期,汉服是由宗法礼仪制度奠定的;汉朝到唐代时期,汉服具有了多姿多彩制式;到了宋朝、明代时期,汉服等级分明,原本的风格与制式更加完备;而到了清朝时期,受满族服饰的影响,汉服发展出了旗袍;民国时期,汉服具有了西式特点,发展出了中山装、列宁装等。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旗袍和中山装等不能算作汉服。

《马王堆三号墓遣册》中记载汉服:“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在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朝代中,汉服具有不同的风格。并且按照时间来分,汉服分为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不同的朝代中,汉服的功能性具有不同的标准,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固定汉服形式。

二、汉服的发展现状

21世纪是一个讲究言论自由、个性展示的时代,但在民间,传统服饰的复兴一直被很多人争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任何事物要想传承下去,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由此,本文对汉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汉服用户分析

从用户性别分布分析:目前,占比最大的是女性群体。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18年,汉服用户中,女性、男性用户占比分别为88.2%、11.8%。

从汉服用户年龄结构分析:目前,很多年轻人喜欢身着汉服,汉服整体用户趋向年轻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18年,汉服用户平均年龄为21.03岁,52.1%的用户年龄为19—24岁,26.8%的用户年龄16—18岁,8%的用户年龄在16岁以下,1.1%的用户年龄在36岁以上。

汉服市场格局分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18年,广东、四川、浙江和安徽等省份分布着淘宝汉服产值规模最大的前十大汉服商家,总产值达31662.8万元。

(二)汉服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根基,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必须要重视其保护。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不断的融合发展,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始向外传播,民族自信心开始复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际上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而在民间的日常活动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穿自己心仪的汉服,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喜欢我国传统服饰——汉服,并形成了汉服固定的圈文化。服饰的衣冠文化传播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增强了包括汉服文化复兴、汉服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2017年,为了增强汉服的传承,国家发布并实施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意见》指出:应增强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2018年,中国共青团开始号召全国青少年深入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并设立了“中国华服日”,极大地增强了服饰的衣冠文化传播。

在全球化多种文化交融的大时代中,我们更需要相互融合、和谐共处,学会尊重每个个体的不同喜好。而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汉服文化,汉服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一些更加轻便、时尚和舒适的元素,其在保持本身文化魅力和特征的同时,涌现出了一批追求个性的年轻消费群体。如:在毕业旅行时,很多学生的个人写真都会选择穿汉服拍照;在参加学术交流会时,很多人也喜欢身着自己喜好的汉服出席;大街上和商场中,也经常会有一些大人和孩子穿着辨识度很高的汉服;日常社区公共场所,很多人为了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也会穿着汉服。这些群体在传播我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彰显了自己的个性。

三、如何让汉服日常化

在日常化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民族服饰的传承受到了影响。以傣族服饰为例,傣族服饰一开始只是单纯的民族服饰,而解放后,为了彰显其民族身份,国家支持其在开国大典、政治协商会议等政治场合和公开场合穿傣族服饰,并且国家还支持文艺工作者对其少数名族文化进行提炼,极大地强化了其少数民族身份和形象,傣族服饰在短短几十年中,通过现代化的改良,越来越多的大众喜欢上了傣族服饰,其也具有了“改良—再改良—复兴”的演变历程。如:1980年,傣族舞蹈家刀美兰的《金色的孔雀》和1986年的《水》、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1982年的影片《孔雀公主》等都将傣族传统民族服饰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良,并推向了大众。但是,改良不是迎合现代的完全改良,改良中应该将古代因素和现代因素融合在一起,并不是纯粹的模仿古代的完全复古,应该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汉服也不例外。

(一)基于古代因素,礼服的改良应遵循古制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快文化机构并没有经过文物考证和专家鉴定,就在古装片、电影等文艺产品中使用山寨版的民族服饰,这样虽然提升了其经济价值,但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应推进汉服市场规范化、品质精良化、设计现代化,在基于古代因素上,遵循古制对礼服进行改良,才能克服现有弊端。一方面,当代艺术文化工作者在服饰方面应该严格遵循古制,严格参考文献,认真对待文化传承,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地产出文化产品,增强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和尊重。另一方面,在保持现有传统文化热度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在遵循古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传统服饰市场专业指导能力,提升传统服饰在质感、工艺、色感上的空间,增强诸如印花、绣花等面料的设计感,才能解决供需矛盾,促使传统真正体现华夏之风。

(二)基于现代因素,常服的改良应遵循个人的功能喜好

我们每个人对服饰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款式,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需求,对于服饰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需求。而服饰也具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颜色,会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夏天要凉爽的服饰,冬天要保暖的服饰。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服饰的面料具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性。因此,汉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之一,但传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汉服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现代因素,针对不同消费需求,遵循个人的功能喜好来改良常服,进行现代化改良。另外, 漢服呈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常服的改良在现代因素上应注重时代性,创新出一种更加适应于现代社会的设计理念,更好地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如:汉服图纹中存在的抽象元素代表的是祖辈的智慧与心血,将抽象元素注入到现代设计中,可以设计出当今时代所要表达的主题,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此时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

那么日常中,我们应怎样去普及汉服呢?一方面,从文化上来说,汉服有其专业的汉服同好圈。我们应借助各大社交网站,由专业的官方机构引导,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同好的汉服推广活动,如:借助每年的西塘汉服文化周、中国华服日活动、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推广汉服文化,添加汉服表演环节。并且高校应对汉服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建立专门的汉服文化专业。另一方面,汉服可以与国际大牌做联名推广,仿效日本的和服经济,提升全民的审美度,增强传播性,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汉服的日常化指日可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作为中国传统礼仪的一种文化载体,汉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了不同的支流,深深地根植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而我们借助传统服饰的冠带之规,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现中国人的质朴、正直、诚信等,对加强民族团结、强化民族自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双刃.沈从文签名编号锦绣豪华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J].名作欣赏,2020(5).

[2]曹革蕾,岳文侠,陈玉丽,张佩.品茗观霓裳 以史鉴汉服——论汉服之特点与发展[J].福建茶叶,2020(5).

[3]徐何珊.社会变迁中的民族服饰与自我表达——以西双版纳傣泐女性民族服饰为例[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12).

作者简介:夏达(1984-),女,汉族,湖南,本科,高级设计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视觉设计。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汉服
Viral Revival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同袍异路
上台说汉服
现代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的缺失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沉默的力量
资本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