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国线雕玉鹰造型纹样设计中的星象观研究

2020-11-25陈娜樊硕博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设计

陈娜 樊硕博

【摘要】1986年,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周代应国墓地1号墓中出土的线雕玉鹰被认为是族徽的标志。文章运用图像学理论方法,研究了线雕玉鹰的造型纹样中所蕴含的星象观,探究了古人对星象文化的崇拜及思考,由此推断出应国人设计线雕玉鹰的精神动因。

【关键词】应国;线雕玉鹰;天极;造型纹样;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鄂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化媒体可视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8Q08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为本文通讯作者

周代应国墓中的玉鹰是由整块的和田玉雕刻而成,双翅微透明,作展翅飞翔状态。鹰头顶和右边翅膀有玉石天然形成的赤斑,头部与右翅之间有个圆孔,同双翅上端的两个小穿孔相呼应,并采用线雕的手法巧妙地勾勒出双爪和翅膀,简单的造型却有着深刻的含义。

一、线雕玉鹰与应国的关系分析

(一)线雕玉鹰在应国的地位

应国线雕玉鹰自出土以来,长期被认为是应国的氏族图腾,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也因此被称为鹰城。早在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应侯朝商的记载,说明应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存在,属于殷商的方国。周武王灭商后,改封姬姓族人于应,便于继续监视殷商顽民。

应侯曾参加成周举办的诸侯大会,位列监国,地位较高。周武王去世后,驻守在殷故都附近的管叔、蔡叔、霍叔勾结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三监之乱”,身为监国的应侯布置防线,封堵敌军西进的道路,全力协助平叛,被周天子尊称为应公,以彰显其功绩。

周王在分封姬姓亲属建立自己的属地时,通常会赐予适合他的城邑政治地位的仪式性徽章。古文字中“应”通“鹰”,应国墓中出土的线雕玉鹰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徽章,用以表明应国在周王朝中的重要地位。

(二)应国人对鹰的崇拜

应国的属地中多为殷商遗民,殷商人对鸟尤为崇拜。孤傲、凶猛的鹰被古人单列出来,视为是天极星的守护神,更是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应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拱卫东都洛邑至关重要,用鹰来代表应国的政治地位最为合适。鹰对于应国来讲不仅仅是单纯的氏族图腾那么简单。

二、应国线雕玉鹰体现星象观的原因

鹰独立、坚韧的性格特征备受先秦时期人们的推崇,被认为是鸟类中最具神力的代表。古人将两只鹰一起飞翔视为不祥,往往寓意着国家间的战争,鹰的这种孤独特质与天极星恰好相符。

从新石器时期出土的鹰形玉器中可以看出,其造型和纹样都颇为相似。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玉鹰形饰与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鹰造型纹样几乎相同,而距离盘龙城稍远的河南禹州瓦店遗址也出土了一件类似的圆雕玉鹰,具有典型的石家河玉器特征。由此可以推断,新石器在长江中游,包括淮河上游的支流小洪河、汝河、沙河、颍河等地区皆以江汉文化为基础,近年来考古界将河南淅川、驻马店、汝州、禹州等地区的新石器、青铜器时期的文化,都称为“湖北石家河类型”。

应国位于南阳盆地的入口,地理位置恰好属于在江汉文化圈内,汝河、沙河穿过其境内,交通便利,精神信仰上必然受到石家河遺存文化的影响。商朝是由北方民族南迁而建立起来的,在南迁的过程中吸收杂糅了各地不同的文化,从殷商时期的许多青铜器纹样中都能见到石家河文化的影子。西周作为原先商朝的方国,由西北地区进入中原,文化上更是直接继承了商文化。因而,应国地区的人们长久以来受来自江汉地区先楚文化的影响,喜好玉石,崇拜极星。

三、授时星象在线雕玉鹰设计中的体现

(一)大火星在线雕玉鹰造型设计中的体现

应国墓线雕玉鹰身上共有三个小孔,鹰嘴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双翅上端还各有两个小孔,若将这三个小孔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就会得到一个近似于曾侯乙墓漆箱东立面的一个符号,代表二十八星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心宿居于龙心部位,总共由三颗星组成,又称大火星。三颗星中间的那颗星最大,曾侯乙墓漆箱东立面的火形符号将这最大的一颗星框在中间,象征龙珠。大火星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授时作用,大火星的隐现意味着农耕的信号。

古人把具有授时作用的北斗、心宿、参宿并称为“三辰”,北斗包含天极居于中宫,心宿、参宿分列东西两宫,曾侯乙墓漆箱盖面斗字居中就起到了指针的作用,其中一笔指向心宿。心宿的中间一星最大,亮度也最高,因而在曾侯乙墓漆箱东立面的火形符号中圆点最大,其他两星分列火形符两侧,圆点较小。在应国墓线雕玉鹰的三孔中,鹰嘴衔右翅居中的孔最大,双翅上端孔较小,同样与心宿三星相对应。

(二)北斗星在线雕玉鹰纹样设计中的体现

古应国的玉鹰用线雕阴刻的手法表现出翅膀和双爪,细数线条的数量,发现翅膀和双爪中间的线条数都是三条,若要完整地勾绘出翅膀和双爪的整体形象则各需要五条线。在应国墓出土的另外一件较为抽象的玉鹰配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翅膀由三条线构成,而在盘龙城的柱形玉雕鹰背侧,翅膀看起来是四条线,实际上它是由五条线构成,并拢的时候外侧的两根线合在了一起,可见玉鹰身上线条的数量并不是随意表现的。

应国墓中出土的两个线雕玉鹰翅膀均由三条线组成的卷云纹表现,这个卷云纹其实是天极的符号,三条线则代表围绕极星旋转的三颗授时主星,即北斗星斗魁中的天枢、天璇、天玑三星,极星作为不动点,围绕它做拱极运动,就是古人所谓的“璇玑”,三条线代表三星旋转运动的轨迹。

线雕玉鹰的翅膀和爪子整体造型都由五条线构成,因为“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象征天数,洛书符形中部均为“五”。在凌家滩玉版中,中心排列出洛书九宫图,同时还是五位图,玉版东西两侧均有五个小孔,象征“洛书”的中心五。玉版的上边缘有九个小孔,下边缘有四个小孔,寓意“太一行九宫”,“太一”即为北极神,每次出行都会循行九宫中的四宫后然后回到中宫五。凌家滩玉版不仅证明了极星与八角形符号、九宫之间的关系,还阐释了天数五在九宫中的运行规律。

天数始于一而终于五,后世流行的纳甲法就是在天数与地数之和的五十五上减去一和五,恰好就是占卜所用的数字四十九。应国墓线雕玉鹰双翅和爪子线条的数量刚好对应天数三和五,而极星也被称为“太一”“天一”,一、三、五三个天数在线雕玉鹰上均有体现,再次证实了鹰与北斗星及极星的关联。

(三)大火星对线雕玉鹰“俏色”的影响

线雕玉鹰的头顶和右翅上保留着玉皮上自然形成的“赤斑”,在通体温润光洁的青白色玉料上巧妙地形成“俏色”,使玉鹰更显灵动。

古人崇拜火,因而将大火星用火苗的形状表示,大火星围绕天极旋转,春分和秋分两个重要节气与它的隐现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最为重要的农时指示。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有许多表示大火星同天极关系的旋转纹样,古人夜晚围绕篝火圆圈歌舞,配合彩陶上的旋转纹,制造了一种运动幻象,从而达到同神灵沟通的目的。

应国作为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必然崇尚赤色,极具创造力地将玉皮上的天然赤色点缀在鹰头和右翅膀,使先前人们认为的始于秦汉时期的“俏色”提前至周代。玉鹰上的赤色不仅表达了周人对红色的喜爱与崇尚,还暗含了对大火星的崇拜,更加印证了玉鹰上的三个圆孔表示大火星。

(四)大火星对线雕玉鹰设计中二分现象的影响

玉鹰左右两个翅膀中的线雕纹样为完全一样的对称图形,而石家河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鬼脸座双头玉鹰同为左右对称的图形组合,且时间更为久远,这种二分现象显然是古人有意为之而专门设计的。

二分现象源于“四时”的二元对应观。古人通过测量夏至和冬至的日影长度不同来正南北的方位,二分二则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向。因大火星可以观测春分和秋分,具有农耕授时作用,古人更看重“二分”。应国线雕玉鹰双翅采用对称的纹样同样是受二分现象的影响,亦是周代昭穆制的艺术表现。

四、结语

应国线雕玉鹰造型简单却构思精巧,将古人对极星、大火星等星象的崇拜融入到玉雕中,并将周代的祭祀、政治制度也囊括其中。线雕玉鹰同新石器时期的玉鹰饰品相比,其造型设计明显简化,用线条圆圈替代较为具象的形象,但内涵并未因此而减弱。在新媒介、自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标识设计也越来越趋于简洁化、抽象化,应国线雕玉鹰为传统造型的再设计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

[2]馮时.中国天文考古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1).

[3]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9).

[4]张光直.商文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

[5](英)汪涛,郅晓娜译.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涵义探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9).

[6]何光岳.应国略考[J].江汉考古,1988(2).

[7]张丹.豫南鄂北地区出土铭文所见西周王朝经略南国考[J].湖北社会学,2019(10).

作者简介:陈娜(1979-),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樊硕博(1987-),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教学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增温设计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