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教育的研究现状及改革思路探析
2020-11-25陈力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注重延续与传承,书法艺术尤其如此。当下我们正处于深化书法教育改革时期,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书法与历史、文学、美学等艺术相结合,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青年一代对于书法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学习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中,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仍然有待于在高等院校教育体制内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如何在传统书法教育的基础上,改革发展书法教育教学,创新书法教学方式,强化传承方式,提高学生书法审美与艺术素养,高校书法改革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书法;教育;高校;书法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下高校书法教育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书法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现状表明,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师范类院校等都有开设书法艺术专业,招收专科、本科乃至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许多其他类型高校也开设了书法课程。
然而,就笔者统计观察研究,各类院校对于书法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一般分为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其中,非专业的书法课程只是引导学生了解书法、普及相关基本知识,主要以选修课或辅助性课程出现,课时量小,仅仅对于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和技法的训练是不够的,所以导致此类的书法教学存在着忽视对学生学习书法的意识引导与培养问题。至于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书法课,虽然是以提升艺术素养为目的,其实只是简单的“临帖”,甚至“描红”,教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单纯地用毛笔写字而已。
笔者对于高校书法课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研究,目前,已有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总结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于非专业学生书法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高校书法教育致力于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一般规律性的探讨,但是,当前高校普遍对非专业学生书法教育的知识性及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更好地满足非专业学生尤其是师范生对书法教育及其审美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
(二)对于非专业学生书法课程的计划性不够
高校对于非专业学生书法教学课程的安排缺乏计划性、整体性以及专业性,非专业学生书法教育课程少,内容多,导致授课流于表面,不能深入。书法教学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期课程的安排不仅仅是一个学期短暂的课时安排,而应该具有延续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书法生活化。
(三)书法课程资源建设不足
在校内课程资源建设上,专业课程的教材较少,主要以字帖为主,相关教学课件、师资力量、校内图书馆等资源还不够完善。在校外课程资源建设上,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资源受制于安全等因素并不能完全被利用。
二、高校书法教育改革思路
高校书法理论教学带有较强实践特征理论研究,包括书法美学、书法批评,对于教学评价缺乏深刻的创作体验以及教学问题跟踪意识,主要原因在于书法教学观念弱化,其后果是不能更好地阐释及引导学生传承当代书法精神,体会书法艺术的本质与真谛。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其主观情感及其个性,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亦是如此,其深厚内涵的表达与传承对于青年一代尤为重要,主要反映在书法教育上,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和技法的学习,运用书法艺术形式抒发自身的主观情感及其艺术个性,深层次地体会理解书法艺术的本质。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有另外一种声音的出现——认为美术学院是培养艺术家的,理所应当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而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重点是在基础性教育普及后,再发挥学生专长,对提升学生书法审美素养是次要的,如此一来,就会忽视学生对于书法学习所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及审美意识的培养。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书法艺术教育重点在育人,书法艺术本质就是一种媒介和手段,通过学习,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进入审美境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而通过书法教育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书法的美也是无穷的,由于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所体现出来的书写效果也不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反复书写来体会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正如诗人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一定要多练习,多写,多看,多研究,在高校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唤起学生对书法的审美意识,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创作与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书法艺术的本质与真谛。对于专业学生,更应把书法实践和书法研究更好地结合起来,缺乏理论知识的书法家,和缺乏实践体验的理论家,在某些方面都会面临自身的瓶颈,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相關教育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普及高校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以实践理性为原则,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建立一套全面的教学体系,致力于高效率、高质量培养人才,改革书法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地开展书法教育,立足于书法人才的培养,更加切实地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内涵,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书法教学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过程,持续推进书法教育教学,真正把书法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当中。
三、高校书法教育改革发展建议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书法教育工作。高等院校的书法教学工作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相关教育部门要致力于为高校书法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同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书法教育质量;加强社会合作,共同推进书法教育工作。
(一)加强书法教育的校园文化定位,增强学生的书法审美意识
对学生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本质所在。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艺术周及书法比赛等相关活动,普及书法教育知识。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表现书法独特的个性美及情感和境界的视觉艺术,增强对学生吸引力。坚持将书法艺术教育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对书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有更明确的认识。
(二)开展书法教育教学培训,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致力于解决师资力量匮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相关老师进行书法史论、书法美学、碑帖临摹、创作实践、古代汉语、名作欣赏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提升。对教育教学知识培养从书法教育学、书法心理学、书法培训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技巧等方面着手。并且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化,书法创作与欣赏和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横向关系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科学而层次丰富的教学体系。同时,应该对学生不同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课程增减。
(三)加强社会合作,共同推进书法教育工作
社会组织机构组织的培训往往能起到高校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一般有书法家协会、各级书法家协会、各行业书法家协会等优秀的社会人士组织的高研班,所以教育部门要发挥地区行政协调能力的优势,围绕书法教学工作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加大优质资源的投入,一方面组织水平较高的师资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书法教育教学经验,加大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引领,强化学术服务的力量。
四、结语
开展书法教学活动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素质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行动。推进高校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深化高校书法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以及学习,能够有效地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树立文化信仰,使书法教育在高校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3).
[2]陈振濂.书法美学[M].上海:世纪出版社,2017(8).
[3]李宏旭.师范院校书法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6-30-31.
[4]徐智本.高等书法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书法,2019(14):189-191.
作者简介:陈力(1990-),汉族,女,山西运城,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