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手段与社会力量并举 严查交通违法违规行为
2020-11-25
十天抓拍不系安全带、打手机等违法行为3.9万起
9月1日起,北京交管部门非现场执法设备开始抓拍“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驾驶车辆时接打查看手机”交通违法行为。截至9月10日,570余处电子警察已抓拍两类违法行为3.9万起。
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减少因分心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减轻驾乘人员在事故碰撞中受伤害程度,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北京交管部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拓展执法检测设备功能,对570余套电子警察进行升级,增加了抓拍不系安全带和接打查看手机两种违法行为的功能,并于9月1日正式“上岗”。
据了解,路上执法监测设备抓拍到的违法图片,全部实时上传至非现场执法审核平台。“9月1日零时执法设备启用,仅18秒,就传回了第一张‘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违法行为图片。一个小时后,又传回第一张‘驾驶车辆时接打查看手机违法行为图片。”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科信处民警介绍。
据了解,非现场执法设备抓拍违法行为后,照片及数据将转递至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相关交通支队,然后再通过人工审核录入非现场执法系统。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科信处科长张化冰介绍,570余套升级后的电子警察分布在全市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以及部分支次干道,现有技术水平完全能够满足24小时不间断进行执法的需求。对违法车辆信息采集,系统设定了完善的模型算法,且符合相应的执法标准。电子警察发现违法车辆后,将从正面拍摄多张车辆的行驶情况形成执法证据,并通过系统自动比对车辆的具体信息,然后按照违法发生地转递至各区交通支队,再经人工审核确认后,将符合规定的违法数据录入系统,并通过短信等渠道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车辆所有人按期接受处罚。
针对市民关注的“在等红绿灯时查看接打手机是否会被处罚”“使用车载电话或蓝牙耳机是否会被抓拍处罚”问题,北京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驾车在道路上等红绿灯,是驾驶车辆上路行驶的一部分,同时从保障安全角度考虑,驾车在等红绿灯时,不得查看、拨打手持电话。对驾驶人使用无需手持的车载电话、手机耳机或者免提功能进行通话且不影响安全的,不认定为违法行为。
推出“随手拍”举报平台动员社会力量维护交通安全
北京交警“随手拍”举报受理平台自8月5日正式上线,上线首月,平台注册用户36.6万。经筛查审核,市民举报线索中符合证据标准的5.3万起交通违法线索,已依法录入非现场执法系统。同时,对举报线索基本清楚,经传唤当事人补充调查,予以处罚的57起;对涉及遮挡、变造车辆号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973件举报线索,全方位开展侦查工作;对32处举报热点地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群众举报的764件交通信号灯故障问题,全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
经统计,市民举报的交通违法线索中,涉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公交车道、非机动车道、导流带”“加塞并线”“违反禁限行规定”“遮挡机动车号牌”“主干道主路违法停车”“机动车道双排违法停车”“占用盲道、人行横道违法停车”等违法行为的举报线索最为集中。
对群众举报的违法线索,交管部门均逐一进行审核,认真办理。对达到证据要求、形成完整证据链的举报线索,依法录入交管部门的非现场执法系统;对于能基本反映违法情节,但因部分证据缺失,无法录入非现场执法系统的举报线索,交管部门进一步调查,通知车辆所有人开展核实,依法处理;对涉及遮挡、变造车辆号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举报线索,交管部门开展侦查工作,依托科技系统和大数据分析,锁定违法机动车,传唤违法嫌疑人到案处理,严格处罚。
针对群众举报的区域及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加强了分析研判,对群众反映集中违法行为的高发时间、高发区域、高发类型,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组织了针对性专项整治。对朝阳区东五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海淀区中关村大街与海淀南路交叉口违法停车、房山区涞宝路违法占用非机动车道等举报热点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
交管部门积极搜集市民群众对于北京交警“随手拍”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改进意见,不断优化调整。针对群众关注的“隐私保护”和“恶意举报”类问题,交管部门表示:对举报人信息予以嚴格保密,同时要求举报人应如实提供相关信息,交管部门将对每一件举报信息依法、认真核实,恶意举报的举报人,经查证属实的,交管部门将不再受理其举报。对故意捏造违法事实陷害他人、以举报为手段敲诈勒索,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梳理“随手拍”首月群众举报的图片和视频线索,交管部门发现,部分群众拍摄资料的地点、车牌号码等信息无法有效识别,有些只拍摄了车辆局部,无法反映车辆全貌和道路环境情况,因此相关资料无法作为执法的依据。对此,交管部门提示市民群众,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应符合“随手拍”程序中“交通违法举报注意事项”证据规范相关内容,以保证举报材料的质量;部分群众在拍摄举报线索时,将自身车号、挪车电话、单位或小区出入证等个人隐私摄入画面,交管部门提示群众举报时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部分群众在拍摄时处于驾驶中或处于机动车道等危险位置,交管部门再次提示,群众在举报交通违法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自身安全,不得在驾车过程中使用手机“随手拍”拍摄举报,不得影响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正常通行。
据悉,北京交管部门将定期向社会报告“随手拍”工作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优化完善“随手拍”平台,促进广大交通参与者依法参与交通治理,共同营造首都北京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成效。
首批39处“社区交警”试点成效显著
2019年11月,北京公安交管局为进一步解决社区居民家门口的交通出行难问题,将原本不归交管部门负责的社区交通纳入日常工作,在首批39家社区中创新试点开展“社区交警”服务机制,本着向前一步走的理念,前置警力进社区,直接与社区群众面对面收集问题和诉求,将接诉即办升级为未诉先办,彻底解决社区交通出行痛点。
“社区交警”服务机制自试点启动以来,首批39名交警骨干“一对一”进驻39个市民群众交通诉求最多的重点社区,落实主动报到、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源头治理,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成效。
新纪家园是首批39处试点社区之一,该小区1999年建成,系太阳宫地区拆迁改造的第一个回迁小区,总户数1976户,现有业主车辆832辆。小区初建时设计车位较少,仅地上290个车位和地下262个车位,难以满足实际停车需求。而随着小区周边商务楼宇的增加和大型商场的开业,陆续有外来车辆进入小区停放,挤占了社区居民的停车空间,造成小区业主回家停车难,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东外交通大队警长张超担任社区交警后,深入居民当中,以参加家委会等多种形式倾听民意,再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发放1500余份调查问卷、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提出合理化的停车改造建议,最大限度挖掘小区内部停车资源,取消地面固定车位,重新规划停车资源,改造小区停车环境,共增加地面停车位71个、地下车位34个。同时,积极推动小区停车规范化,实现小区停车管理共商自治和阶梯收费,通过调节不同车辆的收费标准,让车位利用率最大化,做到同时兼顾小区和周边商业停车需求,从源头上缓解了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赢得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
首批39名社区交警进驻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聚焦社区及周边停车难、秩序乱、出行体验差等交通问题,按照“一区一策”思路,通过交警规划支招、街乡组织落实、社区自治共治等方式,探索了“规范道路交通设施、渠化社区交通组织、打通道路微循环、引入停车自治管理、发动居民志愿劝导”组合治理模式,最大化盘活资源、区域自治。社区交警先后推动了西城宣东、朝阳霞光里30号院等社区实现自治式停车封闭管理,推动了西城东太平街、通州印象台湖等社区打通周边微循环,全力破解群众“家门口”交通难事、烦心事。据统计,截至9月累计增划停车位1411个、施划交通标线40余公里、增设护栏7200米、增划人行横道32处、增划消防通道禁停网格45处、增装标志196面,推动改善了重点社区周边交通秩序环境,赢得了群众普遍认可,群众回访满意率达98.3%。
北京交管部门在首批试点基础上,正在总结经验、固化机制,着力扩大覆盖面、形成集群效应,推动“社区交警”服务机制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