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经济动物梅花鹿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技术研究
2020-11-25郭冬生
郭冬生
特种经济动物梅花鹿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技术研究
郭冬生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梅花鹿是珍贵的特种药用经济反刍动物, 在我国属于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 人工养殖梅花鹿是个高收益的特色养殖项目。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特种经济动物, 本文从梅花鹿生物学特性、营养需要、繁殖与饲养、疫病防控等方面了作了全面综述, 以提高梅花鹿的人工养殖水平。
梅花鹿; 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 疫病防治
梅花鹿(学名: 英文名sika deer)是一种中小型鹿, 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 状似梅花, 故称“梅花鹿”。梅花鹿被视为灵性吉祥物, 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亚洲东北部国家, 由于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天敌危害、种群隔离和种间竞争等原因, 导致野生梅花鹿种群大部分已经灭绝, 梅花鹿在我国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梅花鹿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梅花鹿动物学分类为动物界( Animalia)–—脊索动物门( 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鹿属(Cervus)–—梅花鹿(C. nippon)。在中国目前现存4个亚种, 分别是东北亚种()、华南亚种()、四川亚种()和台湾亚种()[1]。
1 梅花鹿生物学特性与价值
成年公鹿体重80~155 kg, 成年母鹿体重50~87 kg, 体长140~170 cm, 肩高85~100 cm, 梅花鹿行动敏捷、善于奔跑、警觉性高、短小易惊、听觉嗅觉发达、群居性强、食性广杂, 目前仍处于半驯化状态的反刍动物, 分为肉用型和茸用型2种类型。雌鹿无角, 雄鹿有角, 在未骨化前的幼角被称为鹿茸, 完全骨化后形成鹿角, 成年鹿角一般4杈, 角长30~66 cm。背面黑色, 腹面白色, 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 臀斑白色, 毛色随季节有所变化, 颈部有鬣毛, 尾长12~13 cm。梅花鹿头圆面长, 鼻端裸露, 眼大而圆, 眶下腺呈裂缝状, 泪窝明显, 耳长且直立, 颈部长, 四肢细长。
我国是世界上梅花鹿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是目前世界三大养鹿国(新西兰、中国、俄罗斯)之一, 新西兰是世界上养鹿数量最多的国家。据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最新统计, 中国梅花鹿的存栏量大约100万只, 年产鲜鹿茸320 T, 其中东北三省梅花鹿养殖量占全国的70%以上, 吉林省是养殖梅花鹿最多的省份, 素有“梅花鹿之乡”的美誉。长春市“双阳区”、“东丰县”为吉林省梅花鹿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园区。双阳梅花鹿是典型的茸用梅花鹿品种, 双阳梅花鹿鹿茸1995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鹿茸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自古就是名贵滋补佳品, 也是我国大宗出口创汇商品。一只梅花鹿一年可产600~700 g鹿茸, 根据鹿茸等级鹿茸价格为50~200元/g, 一只梅花鹿鹿茸一年可获利3 000~14 000元。据2017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 2015年和2016年我国鹿茸总产量分别为79 T和77 T[2], 新西兰是最大的鹿茸出口国, 韩国是最大的鹿茸进口国和消费国。
鹿肉以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 具有补血益气之功效,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是宴席上的高档名肴, 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鹿肉”的美称, 市场价格是牛羊肉的3~6倍。翟晶等测定了双阳梅花鹿鹿肉的营养成分, 双阳梅花鹿肌肉具有高蛋白( 21.03% )、低脂肪( 2.17% )的特点, 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114.99%; ω-6系与ω-3系脂肪酸的比值为13.45︰1[3]。董万超测定了梅花鹿肉的营养成分(见表1)[4], 鹿肉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 达11.70%, 谷氨酸是具有鲜味的氨基酸, 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这可能是鹿肉味道鲜美的原因之一。
表1 梅花鹿肉营养成分含量
注: 表中数据为雌雄肉均值。
除了鹿茸和鹿肉, 鹿血、鹿胎、鹿皮、鹿筋和鹿鞭等都是重要的鹿产品。鹿血具有养颜、延缓衰老, 调节免疫, 改善记忆, 抗疲劳, 改善性功能等功效, 自古以来就是治病健身的珍品。鹿胎具有治虚损劳瘵, 精血不足, 妇女虚寒, 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 宫冷不孕、肾虚体弱等功效。鹿皮可以做高档轿车的座皮, 沙发座皮, 皮鞋和皮夹克等, 鹿皮经过煮沸溶解形成的胶体是制作鹿皮阿胶的重要材料, 滋补功效极高。鹿筋具有治劳损、风湿关节痛、子宫寒冷、阳痿、遗精等作用。鹿鞭具有主治肾虚劳损、腰膝酸痛、耳聋耳鸣、阳痿、遗精、早泄等功效。鹿产品广泛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不同领域, 市场前景广阔。
2 梅花鹿场址选择与繁殖
梅花鹿养殖是个高收益的特色养殖项目, 但它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 梅花鹿喜欢栖息于隐蔽安静的地方, 养殖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避风向阳、视野开阔、坐北朝南和排水良好的干燥地带, 养殖场应远离污染和噪音, 同时保证优质青绿粗饲料的充足供给, 不要选择在废旧的畜牧场旧址上建场, 场址的选择可以充分利用不适宜耕种的山坡谷地。分群饲养是很重要的饲养原则, 圈舍可以分为育成鹿圈群、成年母鹿圈群、1~2锯公鹿圈群、3锯以上公鹿圈群, 按照每圈5~10只饲养, 栏舍面积按居住面积2~3 m2/只, 活动场地8~10 m2/只估算。鹿舍可以选择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 舍内地面用石板或水泥板, 方便清洗和消毒。因梅花鹿短小易惊, 跳跃能力强, 鹿舍围墙高度应在2~2.5 m, 围墙上安装1 m高的铁丝网, 以防鹿受惊后跳墙逃跑。鹿场在进行整体布局时, 要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 鹿场应尽量远离牛羊等畜禽养殖场, 避免交叉感染疾病。
梅花鹿16~18月龄性成熟, 成年梅花鹿一年繁殖一次, 适宜的初配年龄为: 母鹿20~22月龄, 公鹿48月龄。配种季节一般在秋季(8~10月), 雄性梅花鹿会与多只雌鹿进行交配。一般选择产茸量高、结实健壮、体格匀称的5~7岁壮年公鹿作为种公鹿。每年的8~10月公鹿处于发情期, 性欲旺盛, 食量降低, 发情期的母鹿极其兴奋, 在圈内绕墙不停走动, 常发出鸣叫, 阴部红肿、粘液增多, 喜欢接近公鹿, 一般在发情16~36 h开始排卵, 采取自由交配的方式配种, 一个发情期最好交配3次左右以提高受孕率。在发情季节, 母鹿在没有怀孕的情况下, 每隔14 d左右发情一次, 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发情周期。梅花鹿的人工授精技术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人工授精技术和冷冻精液可以提高母鹿的受孕率, 提高公鹿的利用率和后代的产茸量, 同时也可以减少因本交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受孕后的母鹿要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饲料和青绿饲料, 以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受孕后的母鹿要避免受到惊吓和强力驱赶, 以防流产。梅花鹿的妊娠期为229±6 d(怀公仔比怀母仔平均多3 d, 怀双胎比单胎约少5 d), 人工授精的妊娠期短于本交的妊娠期, 次年5~7月产仔, 多为单胎, 偶有双胎, 哺乳期90 d左右。仔鹿出生后要及时清理身上的粘液, 并使其尽快吃上初乳, 小鹿出生时体重约为4.0~6.5 kg, 夏末断奶。
3 梅花鹿营养需要与饲养
梅花鹿属于反刍动物, 其采食习性与牛羊等反刍动物相似, 具有发达的瘤胃, 瘤胃内寄居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原虫等瘤胃微生物, 能够消化降解农作物秸秆、茎叶果实等粗饲料, 适合牛羊的青贮饲料同样也适合于梅花鹿, 同时梅花鹿对狼毒花、飞燕草和富含单宁枝叶等这些含有毒素的植物也具有一定的耐受性[5], 因此, 梅花鹿具有比牛羊更广的食性和耐粗饲的特点。
鹿场附近应该有适合种植牧草和青绿饲料的场所, 同时有充足优质的农作物秸秆来源, 鹿场内应配备饲料加工车间和青贮窖, 以保证优质青绿粗饲料的供给。精料可以用玉米、麦麸、豆粕、鱼粉、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和维生素添加剂等混合而成, 配制精料应参考梅花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标准, 梅花鹿的营养需要标准见表2和表3[6]。
表2 梅花鹿公鹿营养需要量
表3 梅花鹿母鹿营养需要量
梅花鹿的日粮以青绿粗饲料和全价配合精料为主, 在日常饲养中建议推广使用全混合日粮(TMR: Total Mixed Ration)。TMR是针对反刍动物特殊消化生理结构和特点而设计的, 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添加剂充分混合, 配制成的一种全价饲料, TMR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瘤胃pH值, 防止瘤胃酸中毒: TMR能够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效率: TMR能够增加干物质采食量, 提高饲料转化效率[7]。鲍坤等研究了先粗后精(A组)、先精后粗(B组)和TMR(C组)3种饲喂方式对梅花鹿生产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C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和B组(<0.05): C组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钙消化率和磷消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0.05): TMR饲喂方式是梅花鹿养殖中最适宜的饲喂方式[8]。
梅花鹿的寿命一般在15年左右, 公鹿3岁以后开始产茸, 每年的4~8月份为梅花鹿的生茸期, 一头公鹿一年可以割2次鹿茸。生茸期应饲喂足量精饲料, 添加优质蛋白饲料, 精饲料蛋白水平以20%左右为宜, 可将大豆磨成豆浆饲喂生茸期的梅花鹿, 同时饲喂优质的青绿饲料和青贮饲料。饲养母鹿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繁殖性能, 巩固有益的遗传性状, 繁育优良后代, 配种和妊娠期间的母鹿应补充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块根块茎饲料, 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饲料供给。在饲喂过程要注意观察, 切忌使用发霉变质和过期的饲料。饲喂上采用“四定”(定时间、定料量、定次数、定顺序)投饲原则, 饲喂前先清理剩料, 保证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 冬季饮用温水。
4 梅花鹿疾病防控与治疗
梅花鹿是一种抗病力强, 发病率低的动物, 但如果在人工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当或疫病流行, 也会对梅花鹿养殖造成巨大打击。在梅花鹿的养殖过程中,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原则, 采取清洁干燥、通风换气、定期消毒、预防接种、定期驱虫和科学饲养等措施来保证梅花鹿的健康生长。每天清扫栏舍, 定期或不定期的通风换气, 保证空气清新。消毒是保障健康养殖的第一道屏障, 根据实际情况应使用10%~20%生石灰乳、10%漂白粉、1%~2%火碱溶液和百毒杀等消毒剂定期或不定期对栏舍、出入车辆等进行消毒。春秋两季使用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安乐士和肠虫清等药物定期驱虫, 以保障鹿群的肠道健康, 同时应做好鹿场的杀虫灭鼠工作。
生产实践中, 常见的梅花鹿疾病主要有口蹄疫、结核病、巴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狂犬病、破伤风、胃肠炎、瘤胃积食和急性瘤胃臌胀、仔鹿下痢等。
口蹄疫: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高热, 在口腔、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疡。发病后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口腔患病部位冲洗消毒, 并涂以碘甘油: 使用3%~5%克辽林冲洗患病皮肤部位, 涂以抗生素软膏[9]。酸和碱对口蹄疫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使用1%~2%氢氧化钠、3%热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等具有很好的效果[6]。口蹄疫主要在于预防, 应给3月龄以上的梅花鹿接种注射经农业部批准生产的牛口蹄疫疫苗, 如牛口蹄疫Asia I-O型二价灭活疫苗, 通过颈部或臀部进行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和注射剂量遵照疫苗使用说明。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蓄共患慢性传染病, 属于消耗性疾病, 主要通过唾液、粪便、尿液等途径传播,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极度消瘦、咳嗽、行走困难等。结核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接种卡介苗(BCG)是主要的预防手段, 接种卡介苗的动物对结核杆菌具有特殊的抵抗力。出生24 h的仔鹿第1次接种冻干卡介苗, 皮下注射0.75 mg/头, 每年接种1次, 连续3年。
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 发生于各种畜禽, 在潮湿炎热季节多发, 呈现暴发式特征, 体温急剧升至41 ℃以上, 呼吸困难、鼻咽干燥, 耳朵下垂, 行动迟钝。主要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要特征, 眼结膜充血, 口鼻中会排出黏红色泡沫, 1~3 d便死亡[10]。肌肉注射青霉素, 服用磺胺类药物具有较好疗效。
布氏杆菌病: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以发热多汗、关节肿大、脾脏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 公鹿也可出现睾丸肿大等症状。发病后可以使用利福平、多西环素、四环素和链霉素等联合治疗。通过接种布氏杆菌疫苗, 对预防布氏杆菌病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
狂犬病: 梅花鹿被狂犬咬伤和狂犬病毒特种变异株是引发梅花鹿发生狂犬病的主要原因, 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人蓄共患病, 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食欲减退或废绝。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此病, 主要通过注射疫苗和科学饲养管理来预防此病。每年春秋季接种注射狂犬病疫苗, 坚持自繁自养养殖模式, 禁止外来猫狗和其他野生动物进入养殖等措施来预防。
破伤风: 因锯茸、分娩、刻耳、外科手术和意外伤害等原因, 破伤风在梅花鹿养殖过程也时有发生, 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 以牙关紧闭、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为主要特征, 特异治疗可采用破伤风毒素治疗。
胃肠炎: 胃肠炎是梅花鹿多发疾病, 仔鹿和幼鹿多发, 死亡率较高, 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和环境卫生状况差等原因导致, 不饲喂腐烂霉变的饲料, 定期对圈舍和饮喂用具消毒。胃肠出血时, 可用止血敏安络血或维生素K3止血, 可用10%安钠咖、ATP、COA和50%葡萄糖以强心补能, 提高治愈率[11]。瘤胃积食和急性瘤胃臌胀: 瘤胃积食后马上停止饲喂, 但可适量饮水, 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瘤胃臌胀可通过套针放气马上得到缓解。
仔鹿下痢: 刚出生的梅花鹿幼崽抵抗力较低, 容易发生下痢, 如未能及时治疗, 极易危及生命。发生下痢后可以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 服用土霉素、次硝酸铋、胃蛋白酶和维生素等。
[1] 杨海涛, 谢冰, 韩思雨, 等.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4): 498–505.
[2]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部. 2017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
[3] 翟晶, 左璐雅, 付晶, 等. 双阳梅花鹿鹿肉营养成分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6): 128–132.
[4] 董万超. 鹿肉的营养成分[J]. 特种经济动植物, 1999(8): 11.
[5] 韦海婷, 刘晗璐, 李光玉, 等. 梅花鹿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36(12): 5 217–5 222.
[6] 郜玉钢. 梅花鹿高效养殖关键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7] 郭冬生, 彭小兰.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1): 297–300.
[8] 鲍坤, 王凯英, 王晓旭, 等. 同饲喂方式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特产研究, 2015(3): 1–5.
[9] 丁修俊. 人工圈养梅花鹿的饲养繁育及日常疾病预防[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8(6): 53–55.
[10] 陆雨. 梅花鹿常见疾病防治方法[J]. 农家之友, 2017(2): 52–53.
[11] 杨勇. 浅谈梅花鹿的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J]. 南方农业, 2018, 12(17): 141–143.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of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Sika deer
Guo Dongsheng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 China)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tected species in China. It has high ornamental, medicinal and edible valu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Sika deer is a high-income special breeding project.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is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reproduction and breeding,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ika deer were reviewed.
Sika de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e technology; epidemic disease control
S 825
A
1672–6146(2020)04–0055–05
10.3969/j.issn.1672–6146.2020.04.011
郭冬生, 185129520@qq.com。
2020–06–08
2017年常德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S053)。
(责任编校: 刘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