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及评估研究

2020-11-25邹晓涓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估价评估价值

邹晓涓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0 引 言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不断爆发各类环境污染事件,暴露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环境治理低效率问题。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影响居民福利水平提升,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缺乏青山绿水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社会的持续发展。市场机制可以高效率应用于资源配置、个人激励和财富创造等方面,却无法体现社会公平以及道德准则在环境决策中的作用。环境物品的稀缺性和公共品特征使得自然资源经常面临过度使用、物种灭绝、生态破坏等环境危机。究其根源,在于人们习惯于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自然资源,忽视了自然资源自身固有的多元价值。价值理念的差异不仅会形成不同的环境议题,还会影响环境决策的制定规则和执行方式。市场机制推崇的物尽其用、效率至上的理性人决策观使得人们仅仅关注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难免会损害其多元价值,引发环境问题。梳理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构成及其评估方法,有助于我们从跨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环境问题,关注自然资源本身具有的公共性、生态性以及与人类的共生性等属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尊重并保护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多元价值。

1 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特征

环境经济学家将自然资源的价值区分为能够用货币衡量的经济价值和无法用货币衡量的非市场价值,其中非市场价值也被称为存在价值,或内在价值,或多元价值。这种分析方法弥补了市场在评估自然资源多元价值时的缺陷。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表现形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宗教价值、医学价值等[1-3],如表1所示。这些多元价值具有不可估价性和不可比较性,不能简单转化为经济价值来衡量和比较。

第一,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具有不可估价性。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进行定价,但是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进行定价,具有不可估价性。自然资源的某些价值无法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无法依据市场机制进行定价。比如宗教圣地对于信徒的价值,濒危动物对于食物链的价值,海洋、大气、原始森林对于生态系统调节的价值,历史遗迹对文化和习俗的价值,等等。这些多元价值不同于经济价值,是自然资源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不能根据自然资源的有用性进行主观评价。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被简单视为生产资料或是原材料大规模廉价消耗,这种仅仅关注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否定其多元价值的分析逻辑正是导致诸如公地悲剧、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的根源。

第二,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具有不可比较性。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划分源自于不同的环境价值观念和学科研究视角,这些环境价值观念和学科研究视角之间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因此我们很难对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进行孰优孰劣的等级划分[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区分自然资源的不同价值形式并采取相应的决策和行为方法,但是人们很难判断哪种价值更重要。如人们在付费旅游时,可以欣赏景区的自然风光,可以消费景区的特产,可以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习俗等,但很难比较旅游景区的不同价值的高低。不论是将自然资源或环境物品当作商品,直接按照市场认可的价格或价值来赋值,还是将自然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变量,根据贡献大小赋值,或者是将自然资源的多重功能价值进行比较,排序发现最优价值[5],都可能会引发激烈的价值冲突。

第三,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之间会存在价值冲突。字典式偏好(Lexicographic Preference)可以用于解释价值冲突之所以难以调和的原因。所谓字典式偏好,通俗地讲就是某一标准大于一切,只有在考虑了这一标准之后,才能依次考虑其他标准,类似于字典中的单词排序,用来说明不连续的偏好,不能用连续的效用函数表示。如共产主义信念,宗教信仰等。[6]环境价值观不仅反映了人们看待自然资源的态度,也影响着人们的现实选择。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甚至论战的广西玉林狗肉节事件,湖北荆州教授下跪事件、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野生动物交易等事件,反映出人们对待动物、对待环境的态度存在激烈的价值冲突。这种价值冲突的根源在于观念冲突,是人们对待动物生存权利、对待环境污染的截然不同态度的冲突,而不是经济利益的冲突。这种价值冲突能否达成妥协取决于不同价值观念之间是否存在共享价值,而与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或经济补偿的金额无关。

第四,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之间会存在交叉、模糊地带。价值是一个模糊而且支系庞杂的概念体系,有些价值之间具有清晰的边界,比如粮食作物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作品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等等。但是有些价值之间存在交叉、模糊的地带,并没有清晰的边界,比如濒危物种的科学研究价值、生态价值和伦理价值,旅游景区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习俗文化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疗养胜地的医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医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等。如表1所示,一些价值类型的价值内容、价值存在形式和价值实现形式是非常相似甚至是重合的,这使得很多价值之间缺乏清晰的边界。这些价值交叉和模糊地带给我们量化评估环境资源的多元价值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这也为我们解决环境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当环境议题涉及价值的重合、模糊地带时,寻求价值共识将成为减少价值冲突的有效途径。

表1 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形式

2 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评估方法

量化评估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环境经济学家们仍然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理论归纳和实践探索。至今为止,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直接市场评估法(Direct Market Assessment),显示偏好法(Revealed Preference)和明示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等,如表2、表3所示,每种价值评估方法涵盖多种调查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领域及不足之处[7-10]。其中,直接市场评估法主要用于评估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显示偏好法和明示偏好法是评估自然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1]。直接市场评估法通过分析市场数据来确定消费者的偏好或成本,调查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生产效应法、污染成本防治法等。直接市场评估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调查数据能够客观反映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并未进入市场交易,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因此,直接市场评估法只能用于评估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无法评估其存在价值。显示偏好法,又被称为基于市场的方法,即依据市场中近似物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某些非市场物品或活动的价值,调查方法包括机会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替代成本法、旅行费用法、享乐价格法等,这些方法大多简单易行,数据核算难度不大。显示偏好法通过设计替代品市场来调查人们在现实约束条件下做出的选择,发现人们的环境偏好。但是自然资源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等价值难以进入市场交易,难以设计合适的替代市场,因此显示偏好法不适用于评估这些多元价值。

表2 直接市场评估法、显示偏好法和明示偏好法的比较

表3 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明示偏好法,也被称为假想市场评估法,即通过询问人们对于某一假设性场景的看法或支付意愿来发现人们的偏好,判断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可以用于衡量在没有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时候的自然资源的存在价值,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条件估值法和选择实验法。明示偏好法对调查问卷的质量和情景设计的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受访者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能够真实表达自身的环境态度和环境估价。由于明示偏好法的调查主要围绕受访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展开,因此调查结果容易受到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变量和环境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明示偏好法虽然是目前用于评估自然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明示偏好法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首先,至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如何开展调查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这使得不同调查在问卷内容、调查方法、样本数量、参数选择、模型设定等技术设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调查结果容易受到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变量的影响,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缺乏可比性[12]。其次,调查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拒绝参与、拒绝出价、出价为零或无穷大的样本,调查者往往将这些样本看作是由于被访者的非理性、不配合或难以理解调查内容而导致的无效样本。但这些评价有可能反映被访者对环境物品的多元价值的考虑。受访者可能受字典式偏好的影响,认为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中的某一价值要高于经济价值,因此拒绝出价。可见,环境估价调查不仅要调查受访者的环境估价,而且要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环境观念及价值诉求。

无论哪一种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都不是完美的,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得出不同、甚至差异巨大的估价结果。这源自于一个客观的现实,即要在没有明显的替代市场或完善市场的情况下,对自然资源的价值做出可信的评估,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运用多种方法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比较和印证,可以增加结论的可靠性。[13-14]

3 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评估引发的思考

第一,量化评估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可以为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如何把不能在市场上直接进行交易的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转化为可以量化和比较的价值,为环境治理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这是生态学、环境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共同面临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需量化评估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及非经济价值,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和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多重利益诉求。生态补偿机制涉及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极有可能引发环境冲突。因此,区分并量化评估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有助于政府决策者权衡环境保护付出的成本与环境保护获得的收益,减少主观决策的偏差,为自然资源在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和补偿提供参考依据。[15]无论是侧重从市场角度评估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还是从微观角度考察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和支付意愿,都可以为构建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与生态补偿的分析框架提供支撑。从技术层面来看,无论哪一种价值评估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因此,综合使用自然资源的多种价值评估方法,对比和参照不同评估方法的调查结果,充分考虑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可以增强环境决策的可行性。

第二,在尊重多元价值的基础上制定环境决策,有助于缓解环境价值冲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事实上,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等多元价值并无本质的冲突。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环境决策在实施后会发现存在短视的弊病,这是因为决策者在决策形成之初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某些难以衡量的多元价值。例如,在城市附近建立垃圾处理厂会引发邻避运动,缺乏生态反哺的城市填湖开发会引发“看海”等水漫城市的环境灾害,等等。这种单纯追求经济价值的决策理念和行为方式很有可能最终会损害经济利益。因此,未来环境决策的制定不能局限于如何避免经济价值与其他多元价值的冲突,而是需要在尊重多元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价值共识。环境决策的制定者要在承诺保障自然资源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为环境利益相关者寻求共同的管理目标,而不是依赖情感或政治权力。[16]例如,在生态补偿制度的设计初始,要尊重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避免设定唯一的价值补偿标准和补偿形式,在生态补偿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协商和合作来解决环境争议,而不是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或者经济补偿。

第三,环境估价调查获得数据不同于市场价格。环境估价调查这一表达经常会引起误解,即误以为只要价格合适,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就是可以接受的。其实,环境并不是商品,环境物品的多元价值具有不可估价性和不可比较性,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环境估价调查的结果并不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供求原则定价的商品价格,而是人们愿意为阻止环境恶化而支付的金额或为承担环境恶化而接受的补偿金额。这种环境估价的本质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环境物品的一种主观评价,只能反映人们对环境变化的好恶的价值判断,不能客观体现自然资源固有的内在价值。估价得出的结果虽然用货币作为度量单位,但是与实体经济运行中获得的市场价格并不一样。正如人们对环境变化的好恶的价值判断和存在于环境物品中的内在价值是有区别的,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价值判断和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也是不同的。环境估价调查的目的并不是要让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合理化、市场化,而是要提醒人们环境污染的代价巨大,折合成货币的金额巨大。例如,对于环境持有非字典偏好的人群来说,环境的价值趋于无穷大。

猜你喜欢

估价评估价值
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中评估价值偏离研究
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成交价格的关联因素分析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卡拉瓦乔巨作 遗失百年后估价1亿欧元上拍,真伪存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