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象枢孙奇逢交游考论

2020-11-25

关键词:理学学派康熙

张 艳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清初,天下粗安,政治纲纪稍驰,思想界新异迭出,名儒耆宿各开风气。理学名臣魏象枢与当时鸿儒相交者多人,其中与夏峰学派巨擘孙奇逢的交游更启发丰富了他以德践履和以实行为重的哲学思想。梳理讨论两人交游情状,有助于厘清魏象枢理学思想的渊源,进一步明晰夏峰学派对清初庙堂理学的影响,亦有益于全面把握清代理学史。

一、魏象枢生平及其理学观

魏象枢生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字环溪,号庸斋,晚号寒松老人,蔚州人。顺治三年(1646),魏象枢中首科进士,选庶吉士,后历任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和吏科都给事中等言官之职,直言敢谏,屡触权贵。顺治十一年(1654),魏象枢为陈名夏所累①,降补詹事府主簿,又迁光禄寺丞。顺治十六年(1659),魏象枢以母老乞归。魏象枢乡居十数年,期间他与以孙奇逢为代表的夏峰学派士人切磋频频,学问日进。康熙十一年(1672),魏象枢复职。他清操自守,不畏满汉亲贵,以肃清纲纪为己任;他又举贤若渴,前后推荐毕振姬、汤斌②、王紫绶③、冯云骧、白梦鼐、陆陇其和张沐④等能吏,故而深受康熙帝爱重,遂步步擢升,先后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左佥都御史、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等职。康熙十九年(1680),魏象枢生病,仍勉力从公,康熙帝亲赐其人参及参膏。康熙二十三年(1684),魏象枢病势加重,在乾清门奏事时晕厥,当日即上疏乞休,康熙帝赐御书“寒松堂”匾额嘉奖他。康熙二十六年(1687),魏象枢卒于家中,康熙帝赐他谥号敏果。

魏象枢一生仕宦和学问均以理学为指归。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他参加会试,“闱中同人各期所拔士,或云可相,或云可将,或云可秉节钺任封疆,余曰:‘愿得理学任吾道足矣’”[1]658。顺治三年(1646),朝廷选庶吉士馆试赋诗,他亦有句云“上溯羲与轩,而及濂洛泽……慷慨天人间,区区匪所画”⑤,可见其以绍述圣学为己任。魏象枢的理学观念以躬行实践为核心,他曾自陈生平学术曰:“枢幼为辞章科举之业,长居诗赋利禄之场,几如无柁之舟,随风飘泊,幸而不致颠覆者,惟确见尽伦为道,寡欲为入道工夫耳。乃气质未变,黑白太明,兼以好古多言,诸凡一言一行,一交游,一取予,时时有败名之惧,处处见他人之非。且识见多偏,往往矫当世之所为,而以一事从俗为耻。凡此,皆枢之病也。四十以来,始知向学矣。从诸儒阅历之言,探讨孔孟真消息,而疑高谈性命,不务真实践履者,几几乎徒腾口说也,甚而明立宗门,暗袭禅臼,误一身以误天下后世不浅。”⑥魏象枢除反省早年为学弊病之外,特指明学术最终应归于诸儒著述,直探孔孟真义,不高谈性命,务真实践履。魏象枢好友陈廷敬称赞他:“公自少至老,未尝一日辍书不读书,读有所得,未尝不见之行事。”⑦

魏象枢绝重躬行的理学观与夏峰学派巨擘孙奇逢的影响有关。他自言:“余读书偶有所得,则返躬体认,自考得失。欲一请质高明,里中颇难其人”[1]224,唯与孙奇逢等人“称道义交,走书往来,商□学问,多所取益焉”[1]224。魏象枢在顺治十六年(1659)至康熙十一年(1672)乡居奉母期间,与孙奇逢书信往来频频,论道切磋不辍,互相砥砺理学,提撕共进。

二、魏象枢与孙奇逢的交游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又称夏峰先生,河北容城世家子。他幼承家学,成年后讲学课徒,从者如云。他还慷慨议政,无畏阉党,挺身营救东林六君子,侠义之名满天下。孙奇逢曾为蓟辽总督孙承宗帐下幕僚,金戈铁马,艰险备尝。明亡,他因故园为满人圈占,遂携亲族门人等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讲学著书不辍,91岁卒。孙奇逢有《理学宗传》《圣学录》《北学编》《洛学编》《四书近指》及《读易大旨》等传世,其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2]13119。他初宗陆王学派,晚慕程朱学派,调和各家,不立门户,故能兼容并包,成其宏大气象。孙奇逢早年以亲丧为由绝意仕进,著述而外专务讲学,自赞生平志愿“隐不在山,亦不在水,隐于举人”⑧。故而,夏峰学派弟子众多,几为北方之最,其学远播至冀豫晋鲁川皖苏浙,影响深远。

魏象枢在顺治五年(1648)即听闻孙奇逢大名,并开始阅读孙奇逢著述。他在康熙七年(1668)与孙奇逢的信中自陈:“某,碌碌迂腐士也。窃不自揣,私淑先生者廿年矣。然私淑先生,见而知先生者也。读《乙丙纪事》,知先生之气节焉。读《荐举》诸疏,知先生之品行焉。读《岁寒居答问》,知先生之学问焉。晤马玉笋水部,又知先生之家庭父子安贫乐道焉。然既不获一望颜色、一接謦欬,终未尝一讯起居者,私心窃冀异日当有立雪程门时也。孰意十年仕宦,未出畿南半步。十年家居,又未离慈闱一日。边城荒僻,士大夫可通往来者更无一人。坐是,翘首夏峰,可望而不可即,真不啻泰山北斗也。”⑨魏象枢敬仰孙奇逢20年之久,熟读孙奇逢论著,早在两人互通书信切磋论道之前,魏象枢已受到孙奇逢影响。而魏象枢为孙奇逢所知,则得益于两人共同的友人张缙彦、申涵光、魏裔介、郝浴、王紫绶、赵宾和马光裕等对他的交相称赞。

魏象枢被孙奇逢提及,最早见于顺治十六年(1659)孙奇逢《日谱》。孙奇逢在《复张司空》信中谈到:“承白(胤谦)、魏、裴(晋卿)三先生睠念野人,若以某为可与言者。然迂腐已不可移,聋瞶因而愈甚,反躬自顾,何以当诸大贤之注存乎……环溪先生昨辉令口致存问。近于□□尝读其诗,可想见其人也。至采及腐言,尤深愧汗。统惟向三先生叱名,而致向远之诚。虽昏眊种种,未尝废鞭策也。”⑩可知,此时魏象枢屡向人称道孙奇逢,并托辉县县令向孙奇逢问候。而孙奇逢也已读过魏象枢的诗文,颇表欣赏。

康熙九年(1670),孙奇逢极倚重的弟子马尔楹专程至蔚州向魏象枢问业,其中自然有孙奇逢的授意。魏象枢留马尔楹居住在授经堂中,谈学10日,作《如晤语》一卷,交马尔楹带回夏峰,期待能与孙奇逢交流。魏象枢又命自己的儿子学诚以诗为贽,一并交马尔楹带回转呈孙奇逢,以成通家之好。

三、魏象枢与孙奇逢友谊的思想基础

(一)截断众流,回归孔孟

在前代程朱陆王各家纷纭之后,身经明末的昏乱与清初的粗安,魏象枢与孙奇逢都认识到打破各家藩篱,放弃门户之争,从传统儒学中寻找新资源的重要性。因此,两人都选择了截断众流和回归孔孟的学术路向。

(二)推崇躬行实践

这是魏象枢与孙奇逢思想最为契合之处。

(三)力主平实易简

魏象枢与孙奇逢都认为,求学问和致事功应从平实入手,易简而行。

四、魏象枢得自孙奇逢的启发

魏象枢得自孙奇逢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修身工夫

修身工夫历来为真儒所重,魏象枢与孙奇逢也屡有讨论。

魏象枢受孙奇逢的“三不倒”论影响极深。1683年,魏象枢已到人生末期多病之时,在其所称“却病十法”中仍念念不忘曰:“静中观我,照见一切公私义利、是非得失、好丑邪正、去妄存真,譬如古镜在前,当下分明,毫无消沮?蔵之意……志甘清苦,谢绝交际,既省宴会酬应之繁,又少书柬裁答之苦,衣食粗恶,僮仆怨望,欢然受之……毋以病为苦,但当防其病之来,毋以死为患,但当求其死之安,常令胸次宽和,梦魂清妥。”[1]495可见,魏象枢对孙奇逢思想的继承。

(二)对“仁”的认识

“仁”是历代儒士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

由两人的讨论可知,魏象枢强调通过道德践履来致“仁”,从而实现“仁”与人的统一。在孙奇逢的启发之下,他更于“无私”之外补充了“心安理得”作为衡量致“仁”的标准,这使得他对于“仁”的思考更为全面缜密。

(三)排佛

儒士排佛者历来居多。

注 释:

① 原文为:顺治十年(1653),总兵任珍因落职怨望,并擅杀其家人,下九卿科道议罪。大学士陈名夏等二十八人别为一议。象枢与其事。上责其徇党负恩,下部议,罪应流,宽之,命留任。顺治十一年(1654),大学士宁完我疏劾陈名夏,辞连象枢,谓象枢与名夏姻家牛射斗有连,象枢纠劾有误,吏部议降级,名夏改票罚俸。及逮问,象枢自陈素不识射斗,得免议。寻以名夏父子济恶,言官不先事举发,各科都给事中皆镌秩,象枢降补詹事府主簿(见钱仪吉《碑传集》卷八所收徐乾学《资政大夫刑部尙书谥敏果魏公神道碑》,道光刻本)。

② 孙奇逢弟子,夏峰学派重要学者,曾为康熙帝讲授理学。

③ 孙奇逢与之师兼友。

④ 孙奇逢私淑弟子,起庵学派创始人。李光地将之与梅文鼎和李颙并列,上奏康熙,号称“海内三隐”。其生平详见拙文《清代中州理学家张沐生平考》(《天中学刊》,2018年第6期)。

⑤ 见魏象枢《寒松堂全集》卷五第九页(1741年寒松堂刻本)。

⑥ 见魏象枢《寒松堂全集》卷九第十三页(1741年寒松堂刻本)。

⑦ 见陈廷敬《午亭文编》卷四十四第九页(1708年林佶刻本)。

⑧ 见孙奇逢《孙徵君日谱录存》卷三十一第二十二页(1885年)。

⑨ 见魏象枢《寒松堂全集》卷九第三十四页(1741年寒松堂刻本)。

⑩ 见孙奇逢《孙徵君日谱录存》卷十一第五十三页(1885年刻本)。

猜你喜欢

理学学派康熙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宋代书院的理学图书出版与理学思想传播
文理学人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