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晚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020-11-25
(福清市海口镇人民政府 福建·福州 350300)
0 引言
无论是在早稻种植还是在晚稻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都是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要想有效保障水稻生长条件,以此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种植者就应该对其典型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在具体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明确病虫害种类,并以此为依据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防治。这样才可以为早晚水稻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生长条件,以此来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
1 早晚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1.1 早晚水稻纹枯病及其防治
纹枯病是早晚水稻种植中的一种常见病害,而且这种病害十分严重,在整个的早晚水稻病虫害中,纹枯病的发生面积以及危害性都居于首位。在早晚水稻出现了纹枯病之后,其谷粒灌浆就会受到不利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植株枯萎和倒伏现象,增加秕粒,降低千粒重,进而对早晚稻产量造成很大损失。
纹枯病的病菌通常会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内过冬,或者是以菌核、菌丝形式寄生在稻草或者是其他残体上过冬,它有着非常广泛的菌源地和寄主范围,且生活能力非常强。在冬季过后,菌核就会从土壤中浮上水面,经过萌发之后入侵到早晚稻植株体内,进而形成稻斑,接下来,菌丝将会从中生长出来,并朝着四周蔓延。菌核可以多次萌发,并随着水的走向漂流,进而多次对早晚稻造成侵染。通常情况下,在气温超过20℃时,该病害就可以发生,且该病害能够适应25-32℃的高温环境,氮肥施肥较晚、施肥过量、田内的水较深且保持的时间较长等情况都会加大该病害的发生几率。植株越是柔嫩、披叶越多、透光效果越不好、雨水越大或深水灌溉时间越长,该病害将会越严重。
在对该病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的措施是对早晚稻最后的3-4片叶子进行保护,施药应该在早晚稻拔节期之后、抽穗期之前。以下是早晚稻纹枯病防治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及用量:(见表 1)。
表1:早晚稻纹枯病防治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及用量
1.2 早晚水稻稻瘟病及其防治
稻瘟病会使早晚稻苗基部呈黑褐色,其上部为淡红褐色或者是黄褐色,进而使植株枯死,在湿润的情况下,病害植株表面上会出现霉层,呈灰绿色。叶瘟病斑为纺锤形,最外边一层是黄色,内圈是褐色,中央是灰白色,在病斑的两端会出现褐色的坏死,这种坏死会逐渐向外蔓延,呈长条状,在病斑背面会有霉层产生,呈灰绿色。穗颈瘟发病部位是早晚稻穗颈,病害部位呈墨绿色或者是褐色。早的穗颈瘟大多会导致“全白穗”出现,晚的穗颈瘟将会对谷粒充实度造成不利影响,让稻穗在颈部折断,出现吊颈情况。
为保障用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首先应该调查好具体的病情。通常情况下,在早晚水稻分蘖期之前,可以在雨后对水稻生长茂密的地段展开调查,看是否出现了急性型的稻瘟病病斑,如果发现有急性型的稻瘟病病斑出现,则应该立刻通过药剂的施用来进行预防。
如果在孕穗期出现了叶瘟,而且病情不是十分严重,就可以结合穗颈瘟的预防来进行防治。具体防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争取在稻瘟病的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如果在分蘖期发现了叶片上的畸形病斑或者是发病中心,一定要及时施加药剂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可选择可湿性三环唑粉剂(20%或40%)、稻瘟灵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40%)、可湿性三环异稻粉剂(20%)兑水喷雾防治。在对穗瘟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穗期保护,其最佳的防治时期是孕穗期和齐穗期,其常用的药剂包括可湿性三环唑粉剂(20%)、可湿性稻瘟灵粉剂(40%)、可湿性加收热必粉剂(21.2%)、加收米(2%)、可湿性三环异稻粉剂(20%)、克瘟散乳剂(40%),兑水之后,分别在孕穗期以及齐穗期进行一次喷雾防治。
1.3 早晚稻条纹叶枯病及其防治
一般情况下,在该病害发生之后,早晚稻植株的株心叶会沿着叶脉出现间断性的黄白色或者是黄绿色短条纹病斑,这种病斑会逐渐聚合成一大片,导致患病叶片的一半甚至一大半变为黄白色或者是黄绿色。如果水稻为高杆水稻,在发病之后,其心叶将会成细长卷曲的纸捻状,并出现弯曲下垂情况,呈现出“假枯心”状态。如果水稻为矮杆水稻,其心叶在发病之后的展开情况依然会趋于正常。如果发病比较早,则会出现植株枯死现象;如果发病比较晚,则叶鞘或者是剑叶上会出现褪绿斑,并引起稻穗畸形不实或者是抽穗不良等情况。
在对该病害进行防治时,可以通过抗病品种的选择以及病毒传播源的切断来达到预防效果。首先应该在传病前将灰飞虱这种传播媒介消灭掉,其次是保障水稻和麦田、蔬菜田以及荒草田等这些虫源地远离,如果周边有大田,应及时将其周边杂草清除,以此来尽最大限度减少灰飞虱数量。同时应该做好穗肥、锰、硼、锌等微肥和一些敏感元素肥的施加,以此来提升早晚水稻的抗病能力,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可选择的药物及其用量如下:
表2:早晚稻条纹叶枯病药物及其用量
2 早晚稻虫害及其防治
2.1 稻纵卷叶螟及其防治
在对此类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的防治指标是注重田间管理,保障底肥充足和追肥的巧妙施加,氮肥不可施用过迟,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早晚稻贪青所造成的成虫集中产卵情况。如果每 100丛早晚稻中的虫卷数量平均可达15-20个,则应该立即进行施药防治。
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可选择浓度为18%的杀虫双水剂,按照每亩200-250ml的剂量进行喷雾防治,或者是选择100g敌百虫兑50kg水进行喷雾防治。为保障该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应该选择傍晚进行喷雾。除此之外,毒死蝉、锐劲特、杀虫单、阿维菌素等对于此类虫害也有着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其主要的防治原则是准和狠。
2.2 稻苞虫及其防治
在对早晚稻进行稻苞虫的防治过程中,应该在成虫盛发阶段对早晚稻的叶色好且长势茂盛的田地进行仔细检查,如果每100丛早晚稻植株中的虫卵超过10颗,或者是在分蘖期以及孕穗期的幼虫数量超过10只,就应该及时施药进行防治。
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将田边、沟边的杂草铲除以及人工捕杀的方式进行防治。同时也可以通过化学药剂的施加来进行防治,具体药剂选择中,可通过200mlBr乳剂兑60kg水进行喷雾防治,也可以选择75-100g的敌百虫晶体兑60kg水来进行喷雾防治。为了有效保障该虫害的防治效果,应该将喷雾时间定在晴天的下午4点钟之后,或者是选择阴天进行。
2.3 稻飞虱及其防治
在进行早晚稻的种植过程中,褐飞虱以及白背飞虱是最常见的稻飞虱,这两种飞虱的迁飞距离很远,扩散性很强,但是不能在本地越冬。成虫在迁入之后会在长势良好的嫩绿稻田中聚集,并在早晚稻的叶鞘组织内部进行吸食和产卵,初期的产卵痕呈暗绿色,后期会转变为暗褐色或者是褐色,若虫在孵出之后依然会将早晚稻植株基部作为栖息场所,继续吸食植株,并朝着附近的早晚稻扩散。因为稻飞虱在发生以及危害方面都具有比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在发生初期并不能通过表面观察来看出这种虫害,而是需要将稻丛拨开来查看。稻飞虱的成虫以及若虫都具有趋光性特征,所以可拨开朝阳的一面进行查看。如果气候和营养条件都比较好,稻飞虱个体大多为断翅型,危害程度也会更加严重,甚至可以导致早晚稻植株下部变黑和瘫痪倒伏情况,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冒穿”现象,这种情况将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减产甚至失收。
因为稻飞虱这种虫害的发生面积很大,且危害程度很重,所以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首先应及时调查虫情,并适时进行施药防治。如果每100丛早晚稻植株中的稻飞虱数量超过100只,就应该及时进行施药防治。以下是稻飞虱防治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和用量:
表3:稻飞虱防治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和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早稻种植过程中还是在晚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都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病虫害问题得不到有效防治,不仅会对早晚稻植株的生长带来很大不利,同时也会对其产量及其质量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早晚稻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一定要对典型的病虫害做到全面了解,明确其发生症状、发生时期以及传播途径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早晚稻的仔细检查,争取让病虫害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有效的防治。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早晚稻病虫害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尽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病虫害对早晚稻产量和质量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