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高校学生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意愿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0-11-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宁波意愿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2020年9月3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健康宁波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20〕38号)强调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力推进健康宁波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做到人人行动、人人受益。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调查和分析其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现状,对于达成健康宁波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调查基本情况

结合影响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因素,根据大学生参与健康活动的现状,设计问卷,通过网络对宁波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获取224份有效问卷,涉及宁波12所高校。其中按照性别分:男性占比为45.98%,女性占比为54.02%;按照年级分:大一占比为17.86%,大二占比为27.68%,大三占比为18.3%,大四占比为36.16%;按照学校分:公安海警学院占比5.8%,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占比7.1%,宁波大红鹰学院占比6.7%,宁波大学占比8.0%,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占比9.8%,宁波工程学院占比7.1%,宁波理工大学占比15.2%,宁波诺丁汉大学占比1.8%,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占比7.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占比 8.0%,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占比6.7%,浙江万里学院占比16.5%。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宁波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对题号为 4、5、6、7、8、9、10、11 的问题采取量表赋分:很健康(适应能力很强、9点以后)5分,健康(适应能力强,10点以后)4分,一般(11点以后)3分,亚健康(适应能力弱、12点以后)2分,不健康(适应能力很弱、凌晨1点以后)1分。然后进行均值计算,结果如下:

表1:宁波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均值

如表1,宁波高校学生对自身和身边同学的身心健康评价均值为3.53与3.61之间,即70-73分之间,评价不高,有23%的学生偶尔失眠或经常失眠,有约24%的学生在12点以后睡觉,可见总体水平不高。对 4、5、6、7、10、11 进行双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均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可见宁波高校学生对健康越关注,越倾向早睡,睡眠状况也比较好,对自己身心健康评价以及适应环境能力的评价越高。

2.2 宁波高校学生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意愿

82.14%的学生知道健康宁波或宁波健康城市建设,有73.34%的学生表示愿意为宁波健康城市建设出一份力,有22.77%的学生出力意愿为一般。

宁波高校学生倾向于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方式:72.32%倾向于加入一个组织一起参加,35.71%倾向于自行组成一个小组参加,29.91%倾向于与同学或朋友一起去,23.66%倾向于一个人独自参加。

宁波高校学生愿意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内容:77.68%愿意在活动中充当志愿者,74.11%愿意在活动前出谋划策,48.21%表示仅是参与活动,43.75%愿意在后期参与评价,37.95%表示愿意在开始活动前了解我们的意愿。

宁波高校学生期望参与健康城市健康后的反馈:75.89%期望对我做的好的有精神奖励,52.23%期望对我做的好的有物质奖励,40.18%期望知道项目进展反馈,33.04%期望让我知道我在其中起的作用。

宁波高校学生期望参与的活动:

表2:您期望参加的健康项目排序表

3 促进宁波高校学生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建议

3.1 政府层面

政府根据不同的健康城市建设任务,采用不同的公众参与理论,建立高校学生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政策和制度,给高校学生参与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结合高校学生的参与特点,如高校学生倾向于通过参加一个组织来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可采取高校组织学生参与、学生通过参加已有的社会组织参与、新建立一些组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等等参与方式。此外,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乐于承当健康城市建设志愿者的积极性,为健康城市建设出一份力。

3.2 高校层面

高校根据健康学校的建设任务,制定相应的制度,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调研在活动开展前了解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到活动前的出谋划策、参与活动以及后期参与评价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健康学校的建设,如通过颁发证书提供精神奖励,通过提供一些有纪念意愿的定制小礼品给予物质奖励,充分肯定学生在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一些健康城市建设骨干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3.3 学生层面

首先主动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定时的关注;针对个人健康存在的关键问题,积极寻求各种资源解决;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寻求相关健康知识进行学习,进行有益健康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掌握一套自己能坚持的保持健康的锻炼方法,掌握让自己心理健康的能力或渠道,提升自我健康的能力。

其次,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健康学校建设中开展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人翁精神,根据自己的优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承担建设健康学校所需的工作,如组织内的教育宣传等,积极参与各项志愿工作等。

此外,可根据健康宁波建设的需要和自己的优势,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以新时代的有效管理者组建或加入相应的组织如志愿者组织,带领一群人参与健康宁波建设,共同有效达成一些任务,如健康城市建设宣传教育使者、家庭健康守护者、慢性病康复者的培养、实践工作的开展和评价以及完善。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宁波意愿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