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25夏金龙
夏金龙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江苏 无锡 214153)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我国培养和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执行中往往“把职业教育变成了就业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1]。《中国青年报》曾撰文呼吁应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价值观导向的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
为了解决思政课和其他课程之间“两张皮”的现象,2014年上海市最早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并启动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实现了所有学校全覆盖,他们的教学改革经验为广大高职院校提供了示范。2017年6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此后,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课程思政。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3]。
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凸显了思政教育课程的地位以及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公共英语课堂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公共英语课程是通识教育课程,也亟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此,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中外时文选读课上改变以往找国外期刊作为阅读材料的做法,结合时政热点,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外访问时的英文演讲稿作为阅读材料,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外语系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上海思博学院借助网络平台“人人通”,结合线上线下,探索混合教学模式。国内有关高校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给其他高校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材资源匮乏
作为指导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现有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2000年制定的,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2014年才提出的,所以在《基本要求》中并没有任何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方面的内容,以往各个高职院校在制定本校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时也极少涉及思政教育。与此相对应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短缺。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教材或者自编出版的校本教材,其素材也大多来自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公共英语教材缺少基于国情需要的思政课程资源,有些内容空洞且缺乏时代性,甚至粗制滥造、拼拼凑凑,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推进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度。
(二)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素能缺失
当前,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的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公共英语课程教师一般是英语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等专业出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往往忽略文化知识方面的拓展,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内容、形式等也缺乏认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他们一般较为注重语言方面的讲授,思政育人意识往往较为薄弱。
(三)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高职院校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一般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或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有些院校甚至仅以应用能力考试的成绩来评判毕业生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英语水平。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导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改革的动力,影响了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学过程缺乏良好有效的师生互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近年来随着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招生形式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复杂多样,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且水平参差不齐,和以往相比甚至出现了总体水平下降的趋势。学生英语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机械性地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语言点,教师在课堂上也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切都导致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五)课程思政改革缺乏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般受重视程度较高,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缺乏制度保障、教师缺乏积极性等积弊长期存在,甚至在部分英语教师群体中出现了“思政建设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去做的”等错误的的思想倾向。这些都导致目前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推进慢,实效差。可以说,制度保障的缺失在客观上造成了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难落实、难深入的现实困境。
三、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一)修订公共英语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思政资源
立足当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匮乏的现实,应修订公共英语课程标准,努力创设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场景。通过介绍中国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探讨最新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否则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腐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排斥,甚至盲目地崇洋媚外,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在教材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作为教学资源,把课程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内容,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相结合,深入开发课程的单元主题,编写高质量的课程思政英语教材。对现有的教材,可以在单元教学目标部分增设“德育素质”目标,同时修改对应的教学内容,以作为对新目标的支撑。通过专题分析和挖掘,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让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他们了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树立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育人的价值元素和梳理整合德育资源,可以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综合教程》(精编版)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一本常用教材,以上册为例,可以将其单元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具体融合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实用综合教程》(精编版上册)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合方案
此外,应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是“大思政”,包括各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要素,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人文关怀精神、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未来步入职场之后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建设专业化团队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推进亟须一支具有较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较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专业化教学团队。为此,要全面提升广大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他们正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处理教材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把教学材料和思想政治元素相结合。实践过程中,可将公共英语课程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团队结合起来联合备课,同时定期邀请思政课的专业教师给广大英语教师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做相关培训,以此不断提升公共英语课程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断提高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专题学习、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剖析课程思政内涵,明确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探索可供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机制,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强的专业化团队。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还可以考虑结合教师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思政理念,让党员教师为其他非党员教师做好示范和引领,给课程思政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增添新的活力。
(三)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针对目前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和完善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努力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公共英语课程考试评价体系,使之更好地与新时代思政教育评价“同标准”[5]。学生成绩评定方面,改变以往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局面,多关注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细微变化和进步并加以量化,以此作为课程评价参考指标。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6]。教师教学效果评定方面,改变仅以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来评判的现状,充分考虑课程思政指标,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将课程思政按照适当比例进行评分,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采取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把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念落到实处。
(四)探索混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也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探索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和讨论;可以结合各学校和各专业特点,编写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思政英语校本教材或思政专题材料。对于生源日益复杂的现状,可以尝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实用英语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借助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利用网上教学平台的谈论区版块,加大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设计出给学生较大发挥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培养其学习能力。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保障机制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3]。为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自上而下建立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机制,合理配置课程思政改革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持续投入教学改革研究经费,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打下基础。在新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通过多渠道宣传、多途径落实,让全体英语教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实现“责任到岗”。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联合思政课教师对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和检查机制,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还可以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发大家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力求将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感内化为其职业发展的终身追求,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落实课程思政责任制度。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充分考虑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表现和成果,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作为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这对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要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情感人,实现润物无声。同时将英语知识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8],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