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脾胃病的疗效观察

2020-11-25河南省孟津县妇幼保健院471100崔松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二陈汤参苓白术散

河南省孟津县妇幼保健院(471100)崔松丽

慢性脾虚证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善,我国慢性脾虚证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1][2]。慢性脾虚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嗳气及呕吐等,若该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可进展为消化道癌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4]。西医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然而效果不佳,所以需寻求新的治疗方式用于慢性脾胃病的治疗[5][6]。近年来,传统中医药在胃肠道的疾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慢性脾虚证在中医中分为脾虚血瘀型、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其中以脾虚型较为多见[7][8]。参苓白术散是经典的中药组方,在脾虚证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近来中医学中认为脾虚型慢性脾胃病的病机与痰浊密切相关[9]。实痰久病伤及脾胃,当脾胃亏虚时,水液的代谢障碍,加重痰浊[10]。因此单用参苓白术散可能效果不佳,笔者在总结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拟采用参苓白术散与二陈汤合用治疗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探究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药组,联合组33例,单药组32例。联合组男性23例(69.70%),女性10例(30.30%),平均年龄(43.65±4.90)岁,病程(4.2 1±1.1 2)年,体质量指数(21.07±2.74)kg/m2。单药组男性20例(62.50%),女性12例(37.50%),平均年龄(44.26±5.13)岁,病程(4.28±1.18)年,体质量指数(21.35±3.01)kg/m2。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慢性脾胃病的标准;②中医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痛绵绵等;③入组前未接受相应的中医治疗;④入选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腹部手术治疗者;②合并肝郁、肾虚者;③对中药汤剂不耐受;④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单药组患者接受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方为莲子、砂仁、薏苡仁、桔梗500g,白扁豆750g,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1000g,灸甘草6g。研成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2次/d,疗程1个月。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联用二陈汤,组方为:半夏、甘草、乌梅6g,橘红、茯苓10g,生姜6g。水煎服,取药液冲服参苓白术散,早晚各1次,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液分析仪);胃泌素(放射免疫分析法);丙二醛(MA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疗效评价: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显示为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n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浆黏度 红细胞变形指数前后前后前后联合组 33 9.61±1.78 8.25±1.31 1.33±0.25 1.12±0.12 0.72±0.10 0.87±0.17单药组 32 9.76±1.94 9.12±1.94 1.29±0.21 1.20±0.14 0.71±0.13 0.79±0.15 t 0.334 2.125 0.697 2.476 0.348 2.009 P 0.740 0.038 0.488 0.016 0.729 0.049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MAD、SOD水平比较(±s)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MAD、SOD水平比较(±s)

组别 n 胃泌素(pg/mL) MAD(μmol/L) SOD(U/mL)前后前后前后联合组 33 76.51±21.53 110.83±26.48 5.41±1.12 4.07±0.90 73.55±18.40 96.15±18.14单药组 32 82.37±20.18 98.06±23.30 5.50±1.14 4.89±0.93 73.20±19.13 85.12±17.15 t 1.131 2.062 0.321 3.613 0.075 2.518 P 0.262 0.043 0.749 0.001 0.940 0.014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联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93%(31/33)高于单药组的75.00%(24/32),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联合组与单药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升高,联合组变化趋势明显(P<0.05)。见附表1。

2.3 两组胃泌素、MAD、SOD水平 联合组患者治疗前胃泌素、MAD及SOD水平与单药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单药组胃泌素及SOD水平均升高,而MAD水平降低,联合组变化幅度高于单药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脾主运化,可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是以脾气虚弱或脾胃升降失调,体内的水湿及精微均可化成痰,引起痰浊[11][12]。中医上认为痰是许多病症的致病元凶,主要由人体津液的代谢异常导致。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劳倦过度,思虑伤脾或饮食失节,可导致脾失运化,传输不利,湿浊淤阻脏腑及经络,日久生痰,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13]。所以对脾虚型慢性脾胃病的治疗主要应以健脾化痰为主[14]。因此本研究采用参苓白术散与二陈汤合用治疗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探究其疗效。

参苓白术散方中人参、白术、茯苓为君药,配以莲子的甘涩,薏苡仁、白扁豆、山药的甘淡,共同发挥健脾渗湿、止泻的效果,砂仁性辛归脾,辅佐君药起通畅上下气机的作用,桔梗为手太阴肺经的引经药物,与本方配伍,达润肺之效,诸药合用补脾虚,除脾湿,通畅气机,调和脾胃,解除症状。二陈汤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橘红化痰祛湿、理气行滞、君臣相和、相辅相成,增加燥湿化痰的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表明合用二陈汤从根上除湿化痰,缓解患者的症状。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后SOD、胃泌素、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水平升高,而MAD、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降低,表明参苓白术散与二陈汤合用治疗可加速体内代谢废物的清除,并改善患者的血液运行。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与二陈汤联合治疗脾虚型慢性脾胃症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血液运行并加速体内代谢物的排泄。

猜你喜欢

二陈汤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在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运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七味白术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One Case of Professor ZHAO Ju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Height After Menstrual Onsets
浅论二陈汤的衍变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