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娃娃家教师指导策略分析

2020-11-25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实验儿园蒋小慧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奶瓶娃娃小班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实验儿园 蒋小慧

我们幼儿园设有3个小班,每个班均设有2~3个娃娃家。由于场地的限制,小一班、小二班共用一个户外娃娃家,但由于两个班都是新班级,游戏材料相对缺乏,游戏内容与形式也较为单一,从而导致小班幼儿的游戏体验较差。于是,笔者考虑多方面因素,从不同角度出发,为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 材料提供是场“及时雨”

案例一

今天,自主选择游戏区域时,硕硕和淇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娃娃家。由于开学初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幼儿的情绪,所以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并不是很充足,但我也想看看孩子们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于是,我站在娃娃家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游戏——硕硕和淇淇很快就分配好了角色,硕硕是“爸爸”(他是男孩子),淇淇是“妈妈”(她是女孩子),洋娃娃来充当“宝宝”;接着,“爸爸”和“妈妈”开始照顾“宝宝”……游戏就这样开始了。硕硕把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妈妈,你来给宝宝喂奶,我去做饭!”“妈妈”很配合地去喂奶了。忽然,我听到淇淇大叫:“怎么没有奶瓶!”这时,我看到厨房里有一个小杯子,便说:“你可以用小杯子喂奶啊!”我细心观察着淇淇的反应,她嘟囔着拿起杯子:“小宝宝还不会用杯子喝奶呢!我妹妹也还用奶瓶呢!”但是,她还是用小杯子凑进了“宝宝”的嘴巴。

次日,孩子们纷纷进入了娃娃家,大家都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没有奶瓶,越来越多的孩子间接地提醒我需要增加奶瓶了,由此我意识到了增加游戏材料的重要性。于是,我搜集了一些奶瓶以及配套的材料(如奶粉罐等)投放进了娃娃家。

第三天,晨晨和娜娜选择了娃娃家进行区域游戏,他们很快分配好了角色开始游戏。

晨晨:“今天我们有奶瓶了,妈妈,你去给宝宝喂奶吧!”

娜娜:“好,但是我要先洗一下奶瓶,再冲奶粉,这样才干净!”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也是课程实施的背景,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课程活动时要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幼儿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从发现没有奶瓶到教师提供奶瓶,游戏活动才得以丰富。由此可见,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增添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看出,幼儿游戏是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再在游戏活动中加以巩固和应用,从而获得新的发展。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奶瓶后,惊喜地发现幼儿的游戏更加丰富了。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并根据游戏发展及幼儿操作的需要及时增添游戏材料,从而引领幼儿游戏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 适时引导是游戏“推动器”

案例二

今天区域游戏时,一一和涵涵都选择了娃娃家,两个女孩子在进区域之前就做好了分工,但关于角色分工似乎产生了分歧——一一和涵涵都想做“妈妈”,也许是因为在家庭中女孩们对于母亲的角色定位比较清晰,也因为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她们都更加趋向于做“妈妈”。这时我适时介入:“你们俩如果都做妈妈,这个游戏还能进行吗?你们家里会有两个妈妈吗?”这时,一一率先让步:“那好吧!今天你做妈妈吧!我做爸爸好了。”于是,我站在一旁开始观察。

一一和涵涵开心地玩起了游戏,一一做“爸爸”做得很称职,看着她在娃娃家一角专心地炒菜,我故意问:“一一,你在干什么?”一一回答:“我在做饭呀!”我又问:“你们家是谁做饭呀?”一一说:“我们家是爸爸做饭(家长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涵涵在给“宝宝”喂奶、整理床铺。一一边做饭边自言自语:“这边炒一下,那边炒一下。”这时我又充当客人的角色介入了游戏:“今天我想来你家做客,爸爸可以给我做些好吃的吗?”一一爽快地应答应:“好啊!”于是又开始重复刚刚的动作——炒菜。

游戏结束后,我在游戏点评环节对两位幼儿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与点评。

教师:“今天,一一和涵涵在游戏时有点不开心哦!她们都想做妈妈,但是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妈妈,怎么办呢?”

硕硕:“可以一个人做爸爸呀!下次再做妈妈。”

琦琦:“对呀!一个家里怎么会有两个妈妈呢!”

教师:“是的!小朋友们在玩游戏时可以轮流玩哟!这样大家都能愉快地玩。”

反思

面对年龄尚小的幼儿,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材料等来支持幼儿的游戏,并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引导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以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一一和涵涵因为角色分配而产生了分歧,教师此时没有直接介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以反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迁移生活经验,从而自主解决问题。

小班幼儿的游戏多是简单的小游戏,教师在观察时应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重复行为,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有益于自身的发展。案例中,教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引导幼儿重复炒菜的动作,丰富了游戏过程;而涵涵在给客人炒菜的同时也获得了满足感,游戏目标再次得以实现;教师在点评环节的分析与引导帮助幼儿明晰了游戏角色的选择,有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

★ 家园合作是游戏的“后盾”

案例三

今天区域游戏时,兰兰和奇奇开心地进入了娃娃家,专心扮演着各自选择的角色,这时大班的哥哥姐姐来到了我们的“食品加工厂”进行游戏。一段游戏时间过后,大班的哥哥姐姐似乎对小班娃娃家的游戏也产生了兴趣,于是,大哥哥晨晨端着“食品加工厂”里刚刚做好的“烧麦”进入了娃娃家。

晨晨:“你们想不想吃?这可是食品加工厂里的特色产品哦!”

兰兰、奇奇:“想!”

晨晨:“那我有一个条件——我要做爸爸!”

兰兰、奇奇:“好呀!好呀!”

于是,晨晨顺利加入了娃娃家的游戏中。我在班里观察其他孩子游戏时,看到晨晨在娃娃家和“食品加工厂”不停地来回穿梭。

教师:“你干嘛呢!”

晨晨:“我觉得娃娃家的东西有点少,不太好玩,我去食品加工厂里看看有什么!”

教师:“那你找到了什么?”

晨晨:“我找到了很多好吃的,但我还想找个微信二维码,找来找去找不到!呀!(猛地一拍头)我可以回家拿,我妈妈是开店的,她肯定有。”

在接下来的游戏评价环节,我向孩子们提出了“娃娃家里的游戏材料有点少”的问题,楠楠说可以带厨师帽来,涵涵说可以带一些一次性打包盒来……午休时间,我在班级家委会中提到了今天的游戏,宸宸妈妈提出了一个好主意——成立“游戏百宝箱”,可以将家中一些小物件带来幼儿园丰富孩子们的游戏材料,于是,我们班的“游戏百宝箱”慢慢丰富了起来。

反思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幼儿的家庭教育者,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幼儿的游戏,帮助幼儿园以及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

★ 区域流通是“调味剂”

案例四

今天的区域游戏时间,欣欣和恺恺选择了娃娃家,他们很快分配好了角色开始游戏,我装作不经意路过娃娃家时,欣欣叫住了我:“老师,你想来我家吃饭吗(幼儿愿意主动邀请老师参与游戏)?”“好啊!我来啦!”

欣欣很快做好饭菜端了过来,这时我提出了要求:“我想吃点水果,可以吗?”欣欣开心地答应了,开始在厨房寻找水果,但是没有找到。我问:“没有水果怎么办呢?”欣欣说:“我去买点吧!上次我看见外面的玻璃房里有水果哦!”

欣欣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高兴,她去往了食品体验区(之前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参观过食品体验区,并进行了简单的游戏),在购买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钱,怎么办呢?我建议她和卖水果的小朋友商量能不能先借点水果,一会儿就还,于是她成功地借到了水果,回到了娃娃家,并很快做好了我要求的水果餐。

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案例中,幼儿主动邀请教师参与游戏,属于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性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应主动积极地参与进去,并以开放式、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与想象。

案例中,欣欣发现没有水果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再到发现没有钱,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借到水果,这些都是游戏能力提升的体现。但是,教师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区域创设时忽略了班级各个区域之间的流动性等。

案例五

在上一次的娃娃家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有时会用到钱币,于是这次游戏开始之前,我制作了一些钱币作为娃娃家的“家庭基金”。今天,区域游戏时选择娃娃家的孩子特别多,最终楠楠、宸宸、嘟嘟进入了娃娃家。

楠楠:“今天我们有钱啦!要不我们一起出去买东西吧!”

宸宸:“可以,但是姐姐(嘟嘟)要留下来照顾宝宝!”

嘟嘟:“我们可以把宝宝带着呀!我妈妈就经常抱着弟弟去超市!”

楠楠、宸宸:“那我们出发吧!”

孩子们拿着“钱”开心地去往了食品体验区,吃美食、买东西,玩得不亦乐乎。

反思

游戏开始后,教师要站在一旁注意游戏的发展方向,在之前的案例中,教师发现没有钱币,幼儿便买不了东西,游戏的社会性被削弱;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投放了钱币,孩子们便开始拿着钱去其他区域买东西,促进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增强了区域之间的流动性,也使得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游戏进行时,教师要始终在游戏区域内进行观察,在幼儿游戏遇到困难无法顺利进行时适当给予帮助;有些幼儿可能会在游戏的某个环节比较迷茫,此时教师需要发挥支持、引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

回顾在娃娃家观察的这些案例——小班娃娃家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引导,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支持、引导作用,以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教师的有效评价有助于下次游戏的顺利开展。

小班幼儿喜欢玩娃娃家,并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域游戏材料逐渐丰富,幼儿的游戏水平逐渐提高,孩子们的游戏环节也越发充实,避免了低水平游戏的重复,教师直接或者间接的行为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主动、自发行为的价值很高,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行为,并及时进行引导,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活动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教师的评价,教师对于整个游戏环节的评价能更有利地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合理,针对游戏中幼儿的不恰当行为,评价时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态度,个性化地评价幼儿。

在游戏结束环节,教师要指导幼儿整理好游戏材料,为下次游戏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游戏的完整性、有序性;另外,每个小班应设置2~3个娃娃家,还可以开设流动的娃娃家,利用收纳箱、小椅子、吊床等作为游戏材料,用来丰富班级游戏区域,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猜你喜欢

奶瓶娃娃小班
SPECTRA婴儿奶瓶消毒器
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奶瓶设计研究
智能的婴儿奶瓶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源源为何故意将玩具奶瓶摔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