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的思考
2020-11-25艾猷芾刘曼勇
艾猷芾 刘曼勇
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党校 福建厦门 361021
2018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逐步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人脸识别资格认证,人脸识别资格认证,是针对离退休人员在集中认证过程中造成诸多不便,依托 “互联网+”,通过手机微信、手持机、经办柜台、自助机、厦门e 政务等,随时随地通过 “刷脸” 轻松完成资格认证[1]。
1 新时期集美区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现状
2019 年3 月18 日,厦门市正式启动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脸识别资格认证工作。集美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中心按照厦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离退休人员人脸识别资格认证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截止2019 年底,厦门市集美区离退休人员为39195 人,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资格认证的人数为38999 人,认证率为99.50%,其中:通过手机微信认证的人数为35882 人,认证率为92%;通过手持机认证的人数为2927 人,认证率为7.5%;通过经办柜台、自助机和e 政务认证的人数为150 人,认证率为0.3%;通过非人脸识别资格认证,即现场手工和邮寄认证的人数为215 人,认证率为0.5%。
新时期人脸识别资格认证新模式代替以往的集中认证,真正实现 “寓认证于无形” 的认证新模式,尽可能让群众不用跑就完成资格认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真正体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了市场服务便捷化和人性化水平的客观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 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1)离退休人员对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脸识别资格认证新模式不了解,不认可,思想还停留在以往的集中认证方法上。在开展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脸识别资格认证新模式以来,集美区行政中心办事大厅,经常有离退休人员因需要办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而赶来排队等候,当临近窗口一问,才知道,办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就可轻松操作完成,无需像往年那样要跑到规定地点才可认证,而且集美区行政中心办事大厅也没有专门设置认证窗口。
(2)人脸识别认证系统不成熟。人脸识别资格认证系统的操作运用,虽然已经运行了一年半时间,但很不稳定。一是经常运行数据不暢,卡顿现象时有发生,有时操作好多次都无法完成认证,导致离退休人员烦躁不安;二是用手机微信认证时,显示结果异常,有时明明显示已经通过认证,但过一段时间再查看信息时,却显示未通过认证,导致离退休人员很是着急。
(3)互联网时代,每个离退休人员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刷脸” 的资格认证,没有顺应时代潮流。不管这种认证模式有多先进,认证方法有多方便,都离不开要人为操作,都需要操作智能手机,对年纪不大又能灵活使用智能手机的离退休人员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相当一部分年龄在75 岁以上的许多离退休人员来说,不要说灵活使用智能手机,连看清楚和准确触摸数字键都很困难,就别说完成手机认证的操作流程,再加上高龄、残疾、孤寡等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这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认证的人数更多。
3 对开展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和宣传。为了能顺利开展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人脸识别资格认证,方便各类群体的离退休人员完成资格认证,首先是我们从事人脸识别认证的街道(镇)、社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都要通过组织培训,做到人人都会;其次是社区(村)居委会要组织辖区小组长培训,再依托这些退休小组长,负责各组离退休人员的认证;再次是借助新型媒体,如公交车载电视、微信、广播,报纸、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宣传工具,向广大离退休人员讲解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方法和步骤。
(2)多种认证方法并用,不拘泥于某种认证方式。在开展人脸识别认证工作以来,手机微信认证是最容易被接受和使用的,认证率超过95%,但这部分群体主要是那些还能灵活使用智能手机或子女在身边能帮忙认证的离退休人员。除了手机微信认证,离退休人员还可以通过使用社保自助机、厦门e 政务等网点自助机认证,设立在各街道(镇)、社区(村)居委会的经办柜台认证,针对高龄、孤寡、残疾、患病等行动不便需上门服务的手持机认证,居住在境外的邮寄认证,以及兜底性现场手工认证。这六种认证方式涵盖和满足了所有离退休人员的需求,在宣传介绍离退休人员人脸资格认证时,要不偏向、不拘泥那种认证方式,只有这样,才会因人而异从容选择,如果碰到网络不畅,老人在家或社区都无法使用网络认证的情况,我们工作人员可以上门用手持机为其认证,或接待上门使用兜底性现场手工认证,及时有效解决有特殊困难和需求的退休人员认证问题,真正做到让离退休人员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的便捷服务,实现线上线下都可认证。
(3)利用信息大数据优势,实现 “零打扰” 的资格认证应是大趋势。由政府牵头打破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信息壁垒,做到数据共享,通过数据信息比对,只要在某个时间周期内,某个离退休人员信息出现过一次,我们就可以判断其还健在,以此数据信息作为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如:人社系统中有离退休人员在医院就医的数据记录,以此就可作为领取养老金依据;其次是民航、铁路、保险等行业的数据信息记录,也涵盖了相当多的离退休人员身份信息[2]。
以上这些数据信息都可以通过 “零打扰” 完成认证,剩下极少部分没有在大数据中记录的,可以通过及时发短信告之本人利用其他认证方式完成认证。“零打扰” 认证方式完全避免了需要麻烦离退休人员,特别是对认证有抵触心理,不配合的离退休人员,也大大减轻了从事认证工作人员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