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020-11-25陈康
陈 康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1 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优势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沥青混凝土材料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材料相比,沥青混凝土材料在市政路面施工中的应用着较为明显的优势。首先,在施工材料方面,沥青混凝土具备的材料特性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与耐磨性水平都比较高,可以有效削弱车辆行驶噪音,在保证车辆行驶高度平稳的同时有效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其次,相比于传统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施工整个过程不会产生大量粉尘量,并且具备较好的透水性能,能够有效避免在暴雨季出现路面大量积水问题,更好地为行车出行创造良好条件,在使用维护方面也较为方便、简单,不会产生严重环境污染。除此之外,沥青混凝土施工比传统水泥混凝土施工具备更好的施工效率,施工周期较短,大大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生活造成不便影响。
2 市政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难点
2.1 施工裂缝
裂缝问题是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施工难点之一。裂缝问题主要包括垂直裂缝和水平裂缝两种。沥青混凝土裂缝问题,不但会破坏沥青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而且雨水等水分会从裂缝中渗透到路面当中,对路面的内部结构造成进一步破坏,严重影响路面交通的安全。热膨胀、冷却。摊铺压实密度不足,以及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化学反应,都是导致裂缝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2.2 水破坏
市政工程沥青道路施工过程中,受到雨水的影响,或者是周施工现场存在较多水分,将会导致路面积水、沥青温度渗透、路面荷载降低等问题。路面积水过大,路面水会慢慢渗透到沥青路面当中造成沥青混凝土表面剥落问题,这些被统一称为水破坏问题。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而言,水破坏问题的处理一直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点与施工难点。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路面水破坏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来对这一关键性难点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降低水破坏产生的可能,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3 市政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牙回填土技术
回填土位置通常在道路牙后方,要求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回填土施工质量。常用粘土作为回填土,禁止采用工程废弃土进行回填,避免造成道路道牙安全问题。此外,道路路面沥青浇筑前,须保证路面干净、整洁、无杂物,灰尘较多、较厚情况还应进行冲洗,确保沥青与路面充分接触。为避免道牙收到污染、破坏,沥青铺设前可采用薄膜、帆布等材料对道牙两侧进行遮盖保护。
3.2 沥青生产及运输控制技术
首先,在材料单配制方面。沥青混合料成分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有着极大影响作用,因此必须施工实际需要对沥青混合料成分及配比进行合理确定。选择全自动化控制搅拌机进行搅拌,实现对温度等的精确控制,操作也更为快捷方便。注意应通过搅拌机试拌来调整和确保搅拌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其次,在拌和准备方面。沥青拌和质量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作用,因此好沥青拌和准备至关重要。沥青生产厂商必须按照要求对沥青进行拌和,确保沥青拌和质量充分符合市政道路施工要求,并加强对拌和贯彻质量监督,保障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最后,在混合料运输方面。应尽量选择装载量大且具备自动卸载能力的车辆。确保车辆车厢干净无杂物,注意涂抹隔离液,以免车厢与混合料粘结。在多雨天气应采用密封运输方式,避免雨水渗入改变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而影响使用质量。除此之外,运输车辆切记满载运输,卸料时应由专人进行摊铺指挥。沥青运送到施工现场时应确保沥青混合料温度保持大于150℃,并选择合适吨位自动装卸车进行运输。
3.3 摊铺施工技术
首先,做好沥青摊铺准备。沥青摊铺前应结合实际选择长度合适铁杆设置在道牙两侧,避免沥青浆液流进道牙缝隙影响道牙质量。同时应确保铁杆连接紧密,指向正确,才能为后续沥青摊铺机均匀摊铺施工进行引导。通过在道牙上弹上墨线来明确表明摊铺高度,保证沥青摊铺厚度符合施工标准。其次,沥青摊铺施工前应事先平整路面,确保路面清洁无杂质。然后进行粘油层喷射施工,应做到均匀喷射,确保摊铺施工较好效果。摊铺时应恒温摊铺,对于普通沥青摊铺温度控制在130℃~150℃之间,若是改性沥青,则应适当提升10℃~20℃进行摊铺,并确保摊铺施工稳定性与连续性。摊铺时摊铺机不可随便收斗尽量实现整幅摊铺,以免沥青出现离析问题。在接缝处理时应注意预留一定摊铺缓冲宽度,以便进行接缝修整。摊铺过程中车辆、行人均不能进入施工范围,角落处摊铺缺陷采用人工修补。
3.4 压实及排水施工技术
在初压阶段,碾压长度不能过长,路面未压实压路机不能进行倒轴施工,在同轮迹上进行返回,轮迹重叠应控制在30cm以内,不能出现急驶急停现象。完成1~2遍初压之后,对碾压平整度进行检查、修正,避免出现离析、裂缝等现象。在完成初压后约30分钟后进行复压,选择与初压不同的碾压机型号进行匀速碾压,注意在坡道不可进行振动碾压,避免出现坡面断裂形成裂缝。终压主要是为了确保路面无明显碾压痕迹,碾压次数控制在2次以上为宜。在排水施工环节,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雨水从沥青缝隙、边缘等处渗透入面层造成面层松软,削弱面层承载力,使得路面出现沉降问题。因此必须做好排水措施,来保障沥青道路路面稳定。比如,在基层顶,或者在沥青路面下层设置防水层,又或者是将砂垫层铺设在基层顶面,实现将积水排出路面。确保路面碾压水平,并在道路两侧设置出水口,以实现较好排水效果。
3.5 接缝与裂缝处理技术
纵向、横向接缝都是沥青路面施工重点控制要点,接缝处理不好,极易出现低洼、凸起现象而引发车跳车问题,甚至酿成安全事故,也会影响市政道路美观性与内在使用质量。所以,做好接缝处衔接施工极为重要。首先,在接缝处压实控制方面,应确保做到接缝间隙最小化。其次,做好接缝处理强度控制,避免在后期接缝施工出现二次破坏。再者,在接缝处理技术选择方面,应确保科学合理以及较高适用性,确保冷热衔接适宜。最后,把握、控制接缝碾压细节,在保证良好接缝构造前提下,确保接缝处较好的压实度与强度,有效解决接缝问题。在施工裂缝预防与处理方面,主要包括开槽灌缝技术与沥青再生技术的应用。开槽灌缝技术主要是借助专业设备对裂缝进行开挖,形成宽、深适宜的人工槽,将融化的裂缝修补胶灌入人工槽中,使路面重新紧密黏合在一-起,实现对裂缝的有效修补。这一技术在表层裂缝修补方面具有较好的修补效果,可以有效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沥青再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应对由于行车荷载以及雨水、温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疲劳性裂缝问题。如果未能对路面进行及时养护,裂缝则会由表层裂缝逐渐恶化为深入基层的裂缝,进而破坏沥青路面基本结构的稳定性。沥青再生技术,通过在混合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再生剂或者新沥青,在修补裂缝的同时恢复沥青的理化性质,使得路面抗氧化性、抗拉性等各方面性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4 结语
综述可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有着较大的优势,但同时时也存在一定技术难点,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针对各个施工环节具体情况分析,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并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沥青路面施工在市政工程中施工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