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理念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1-25李秋红杜冰王丽晓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李秋红 杜冰 王丽晓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课程思政”理念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树立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由此,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理念的意义
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其关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和践行影响着“课程思政”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落实成效,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思政”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真正落地的关键一环。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确保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更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
二、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执行“课程思政”理念的现状
2019 年10 月,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关于“课程思政”的认知和实施情况,对河北省5 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行了调研,参与调研累计206 人次。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对“课程思政”意识的认知还有一定差距
在国家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有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在参与调研的教师中,96.6%的教师表示对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和内容都有一定了解;93.2%能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84.01%能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也应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54.85%认为从长期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思政元素,学生将收获非常大。
参与调研的5.34%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不同意创新创业对课程也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也要”挑起“思政担”,“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否有必要,1.46%的参与调研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5.34%表示不好说。
由此可见,大部分创新创业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的了解和掌握,冲热你意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二)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
有了充分的认知,还需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中。98.6%创新创业教师能够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广大学生的现状,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融入思政内容,96.6%创新创业教师课下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有的高职院校还存在“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割裂现象。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创新创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导致有些大学生缺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诚意意识缺失、抗挫折意识不够等,这与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缺位缺失有密切的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创新创业教师的“育德”意识不强,没有落实好“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能力欠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创新创业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参与调研的74.75%的教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融合有一定的困难,找不到切合点。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实践和经验的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欠缺,没有及时将教学中一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系统的总结。
三、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理念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自觉意识”和素养,结合自身学科提高思政教育“能力”。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各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相关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课程思政基本理念和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方法、课程思政元素。创新创业教师还要认真观摩“课程思政”的优质课程资源,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的运用。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观摩,努力打造政治坚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精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二)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能力
成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三方有效组合的“课程思政”小组,从思政课程、学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角度,充分研讨。思政课教师帮助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挖掘、整合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利用专业优势,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格局,从而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建“课程思政”示范课。最终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应融入思政育人理念,实现“课堂思政”向“课外思政”延伸。在进行创业沙龙、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大赛活动中,需要精心提炼、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元素;在推动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和获得感,在潜移默化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三)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的体系化建设
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和凝练,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各高职院校可以每学期召开一次“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经验进行分享交流;高职院校之间何以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地成果交流会,加强校际间地交流,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地体系化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确保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