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疫情防控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

2020-11-25张艳萍付海燕苏敏齐鲁理工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竞赛教育教师

张艳萍 付海燕 苏敏 齐鲁理工学院

疫情防控,你我有责,“听课不停学”,在这个大背景、大数据环境下,创新能力已然成为人才竞争实力的核心和关键。社会经济发展、国防军事建设,皆离不开创新。产学研结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追溯产业的发展历史,产学融合始终存在,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从未被割离。因此,为向用人单位输送具备较强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的“零适应期”应用型人才,应以本校自身专业教育发展背景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

一、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习动力

1.推动教学模式改变,提升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资源共享在这个特殊时期体现的淋漓精致,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和老师在云端授课、实践练习。首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活动达到了最佳结合。比如群课堂、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上的同步课堂、慕课堂、雨课堂等线上活动功能的推出及学银在线、中国大学MOOC上的在线课程学习,学生的思维变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增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窗口。

其次,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拓展思维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关联,进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搜集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资源共享,助推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学生充分运用平台资源学习,高校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线上传授课程,扩充校内资源。运用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新鲜元素融入其中,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创业热情。IT 时代的创新创业前期不一定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学生凭借所掌握的IT 技术进行创业不受时空约束、创业成本低等优势。

其次,利用大数据时代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环境。高校加强与企业、政府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资源平台,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有侧重点地进行个性化课程,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推动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以赛促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互联网+”时代已到来,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构建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要素和能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任务的实施。

1.与专业课程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按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课程中融合的紧密程度在专业课基础上(如检测技术、电工学等),结合专业课程渗透竞赛思想,让学生体会竞赛的实践性。完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以“3S”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园为依托为各类竞赛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课程设计结合竞赛主题,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便于学生找到创新思维的途径,开启创新思维的大门。同时,将课程体系、竞赛引导、工程训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指导,鼓励将竞赛成果引入创业计划,以构建完善的以竞赛为引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将电子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进行项目化改造融入教学环节,全方位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按照项目化和任务化的方法,实践过程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锻炼过程,也是一个创业过程。学生不管获奖与否,都能在竞赛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以竞赛为切入点,“赛学结合”,以赛带练,过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竞赛中融入教学环节,由电子竞赛经验知,其题目是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内容涉及到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诸多内容。且竞赛相对于其他创业形式来说具有起点低,实践性强等优点,在竞赛过程中结合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即是一个创业过程。

3.产学研结合搭建平台,推进创业教育实践孵化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及生产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对接项目合作,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平台,不断完善工程训练中心和拓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和跨专业综合双创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实现大学生的实践实训教育与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无缝对接。另外,考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校企众筹项目库的谋划,熟知教师产学研能力情况,促进产学研蓬勃发展,真正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使学生综合双创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三、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1.双师制在线辅导,提升专任教师水平

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企业教师进行在线项目指导,建立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在创新讲座培训,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师结合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创业经验,提升专任教师理论转化实践的水平。专任教师在业务提高的同时,还要有企业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校内企业教师和校外企业教师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授课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好的凸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2.组建多元化的学科竞赛指导团队

多元化学科竞赛指导团队的组建,不只是将遴选的各学科骨干组合到一起,要让他们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在团队中发挥其作用和力量。为此,我们要整合资源在加强各学科骨干组成的大团队和各学科团队之间高效合作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学科骨干组成的各学科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集体备课上,还要体现在每个项目培训模块和单元的教学上。实行主讲与助讲共同参与竞赛项目研究的合作方式,每次项目结束后:各学科骨干与项目负责人要有一次小集会,反馈本次的指导情况,整理培训中的问题,调整部署下次的培训内容与活动。这种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保证了集体智慧和力量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有效发挥。

以竞赛指导团队为单位,定期开展学科竞赛动员和科普活动,营造浓厚的竞赛与实践氛围。增强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在现代信息技术大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认知,形成将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意识。竞赛培训过程中,团队教师通过共享实验硬件设施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有利的竞赛条件;团队中的校内外企业教师负责定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微课堂或直播大讲堂,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理念植入比赛的培训过程中,逐步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四、结束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善的过程。面对疫情防控的现实境遇和信息化大潮流,勇于抉择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诉求。创新创业教育如何顺势而为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创新能力、意识发展的教学道路,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

猜你喜欢

竞赛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