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25黄薇江苏省苏州金阊教育集团留园中心小学校

数码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刚圆柱体质疑

黄薇 江苏省苏州金阊教育集团留园中心小学校

关键字:数学教学 质疑法 运用策略 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掌握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创造型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发展他们熟练的解题技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的基础上。那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连解题的格式,基本运算等的基本功都可不必训练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应该是多种训练方式的有机结合,即在某一场合以某种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很多方法,其中包括:“创设情境法、实验法、实习法、一题多解法、一题多问法、比较法、假设法、阅读指导法、质疑法、程序教学法、讲解法、引导探索法。”此文仅就“质疑”法方面谈谈体会和做法。

“质疑”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任何问题都不满足于某一现成的或固定的答案,提出质疑进行思考以寻求对问题更深刻的理解。

明人陈献文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大彻大悟则大进,小疑小悟则小进,不疑不悟则不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闻名于世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质疑”一般有如下方法: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机

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

如在学习“逆运算”时,教师不应只简单地让学生记忆“逆”就是“相反”的意思,而应该让学生从本质上去真正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加、减法算式以及乘、除不考虑式中的条件及问题的变换,弄清加与减、乘与除算式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本质区别,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得到“逆运算”的概念。学习“逆运算”时,学生往往还有这样的疑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那能不能反过来说加法是减法、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呢?有的学生说“能”,理由是:小明是小刚的同学,那么也可以反过来说小刚是小明的同学……有的学生说“不能”,理由是:李强是李明的哥哥,但不能反过来李明是李强的哥哥;又如:8 是2 的倍数,但不能反过来说2 是8 的倍数等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是互逆的运算,小明和小刚互为同学,但李强和李刚互为哥哥吗?8和2 互为倍数吗?让学生再去讨论分析,最终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对于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总是让学生们自由地去辩论,去发表见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学生发问,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往往经过独立思考,感到迫切需要解决。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发问,大胆地对同学、教师,甚至权威的见解提出质疑。应该说,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就越富于启发性,对问题的认识就越深刻,就越能引起求异思维。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往往设工作总量为“1”呢?能不能把工作总量设为其他数?针对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和辩论,然后让他们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进行验证。这样,学生清楚地看到若设工作总量为其他数,可以得到其他多种解法,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而一般设工作总量为“1”,是因为“1”最简单,“1”的解法思路较为自然,“1”的方法较为固定,可以适用于一切的工程问题,所以我们多采用这种解法。

一个真诚地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同时,教师还要在关键的地方质疑、引导学生找错、辨错、改错。对于易混易错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总之,要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质疑,鼓励独立思考,要有科学态度。

三、从学生的作业及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中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正面提出问题。如学习“圆柱体的认识”以后,提出思考题:如果圆柱体的侧面不是沿它的高剪开,而是沿斜线剪开,那么圆柱体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这时圆柱体底面周长如何求?圆柱体的高又如何求?这样得到的圆柱侧面积与沿着高剪开得到的圆柱侧面积有何关系?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为后面学习圆柱体的有关计算作好铺垫。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以及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中从反向提出质疑,让学生们比较、鉴别、讨论、分析,从而纠正错误。如:

①3.14×(102—92)=3.14×(10-9)2= 3.14×12=3.14

②33=9

提问学生:上面的运算有没有错误?错在什么地方?如何改正?通过质疑、析疑,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应用运算顺序,弄清乘法和乘方的联系与区别。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都应作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他们的明确思维的方向和依据,不要强迫学生按自己的套路进行思维,更不能让学生按思维定势去解题。“不希望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这句名言,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猜你喜欢

小刚圆柱体质疑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不足为奇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找出圆柱体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