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完善方式
2020-11-25王梦嘉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梦嘉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在20 世纪末出现了集团化办学的方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名校集团化办学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是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集团化办学主要包括知名学校带新办学校、知名学校带动相对薄弱的学校、知名学校带动乡村学校和知名学校带动民办学校这四种方式。集团化办学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促进各类学校均衡发展。
一、政府完善政策,合理配置资源
名校集团主要依托名校建立,这些名校是地方政府在一段时期内全力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集团化办学是我国基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目的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上是学校组织的改进[2]。以政府为主导是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方式。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明确自身角色[3]。政府应该完善政策,加强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核算成本和资源配置,使学校能够良好运转,让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加大财政投入,并合理安排经费预算,着力发展相对薄弱的学校,尽可能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
二、明确办学理念,科学治理学校
实现集团化办学需要凝聚学校领导力,校长要明确办学理念,校长角色的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校长应该从学校的领导者转变为合作者。校长应该从教育集团的整体出发,共同合作,互相借鉴,使各个集团内的学校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校长要遵循教育规律,科学治理学校,使办学标准化,适当调整管理机制,并发挥办学的自主性;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实现民主管理,成员之间共同参与,使决策更有效具有科学性;借鉴各校的经验,相互学习,开拓思路,丰富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融合校园文化,发展教师队伍
文化传承是根本。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丰硕成果[4]。实现新办学校对总校文化传承,校园文化融合,构建集团文化,加强共同体文化的建设,打造教育品牌,是创建别具特色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能够使名校集团的特色更加鲜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教师的发展,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分挖掘名校师资从而促进教师的轮岗交流,使集团之间师资得到合理配置。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提升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开展教育研究,完善评价机制
开展教育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进行理论研究能够完善教育观念,使教育方法更加科学。定期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是校长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与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实现集团化办学要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有计划地开展行动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反思来总结经验。要完善对教育集团运行的评价机制,对于办学成效的评价,可以通过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进行测评,也可也引入专业评价机构。关于教育效果,可以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测评,符合师生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完善教学评价,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要全面客观具有发展性。
五、结语
实施集团化办学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这种办学方式顺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这种办学方式将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