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西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1-25严海涛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院校

严海涛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基础,对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逐渐增多,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同时也遇到了诸多亟需解决的难题。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怎样适应全球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升级的新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如何推动产教融合质量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是当下所面临的的严峻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研究,基于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的有效性,探索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路径,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提供思考角度和实践支持。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企合作实际停留在企业与院校在顶岗实习的合作层面上,双方还未建立起合作的利益共赢机制,校企合作升级发展的动力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新时期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

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学生进入企业跟岗实训、顶岗实习,掌握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阶段。但全球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升级,对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需求发生了改变,职业岗位的方式、内容、方法、工具发生变化,校企协同育人还停留在普通机械设备的生产、操作、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传统岗位技能培养,已经不适应高端制造业生产设备的相应需求,高端制造业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与传统的校企合作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破解的瓶颈。

(二)校方与企业理念偏差,造成校企协同育人难以推进。

现阶段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内涵、理念认识不一致。校企协同育人是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新时代人才,两者都是教育主体,双方合作的最终形式是产教融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未能将产业发展和行业标准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也未能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校企合作;企业则认为校企协同育人主要是学校的事,自己只是简单的根据需要提供实习岗位,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合作理念上的不一致,导致合作程度不能深入,合作水平低,合作目标难以达到,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制推进困难。

目前1400多家职教集团中,90%以上没有实体化运作,实体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步伐较慢,集团成员没有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多数集团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不健全,集团成员之间缺少项目上的共建,资源无法有效共享,集团联盟化培养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现状。现代学徒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有效,但同时带来的培养目标多元化、课程体系复杂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评价模式综合化等,是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案极不适应,加之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制度造成师资聘用困难,导致现代学徒制形式大于内容,推广仍面临阻碍。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构建“331”校企融合机制。构建三级外部组织体系,吸引行业领先企业,重塑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名师实验室;构建三级内部组织体系,提升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学职能,吸引行业领先企业参与办学,设立企业项目部,支持相关专业群带头人及外聘专家建立大师工作室;完善校企合作发展办公室职能,以校企合作发展办公室为纽带,联接内外,合作办学。

推进产业学院建设,与高端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现有的教育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需求,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推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形成“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学校”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重点专业为核心,集中力量建设新能源、节水灌溉、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品牌(特色)专业(群);以品牌(特色)专业(群)高水平专业集群。校企联合制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完善专业准入制度,建立专业退出机制,形成专业群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发挥群内专业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基于烹调工艺与营养、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4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面向全部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改革,构建部门联动、校企一体化育人、双导师培养和工学结合运行等四种机制,建立校企双主体和学生学徒双身份的契约制度、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制度,持续推进和创新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改革,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学生即学徒、毕业即就业”的生态链条,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无缝对接。

(三)推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整合甘肃省新能源职教集团、酒泉职教集团、丝绸之路(酒泉)汽车行业产教融合育人联盟、丝绸之路(酒泉)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及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中国西部职业教育与发展中心等平台资源,共同推动实体化运作,引领职业教育合作发展。

依托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酒泉工业园区,联合金风科技、伊利集团、大禹节水、东方电气、中粮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打造一批多主体共建、具有区域优势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三、推广应用价值

(一)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提供范式

通过“331”校企融合机制改革,以混合所有制形式,改造产业学院,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依托名师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企业项目部等,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及文化双向融合,打造校企共需、契约共受、基地共建、机构共管、人才共育、利益共享的良好生态,为西部省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二)为职教集团实体化、国际化运作树立标杆

推进甘肃省新能源职教集团内涵建设,促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唱戏、共建共享的格局,为行业性职教集团的实体化运作,探索出一条可靠路径;通过丝绸之路国际产教融合育人联盟“走出去”合作办学,推广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推进国内外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的模式。

(三)为各专业群推广现代学徒制积累经验

通过15个专业大类,50余个专业全面推行和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在招生招工一体化运作、校企联合双主体育人、学生学徒双身份成才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