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儿快乐涂鸦活动的策略探究
2020-11-25韩月姣
韩月姣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1201)
1.问题的提出
涂鸦是幼儿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随意进行划线的活动。大约在一岁半左右,孩子开始用笔在纸上、墙上、地上随意涂鸦。一般要持续到三、四岁。2.5—3.5岁的托班孩子正处于绘画阶段中的涂鸦期,他们的绘画呈现出显著的涂鸦特征,尽管涂鸦在成人看来是无意义的、混乱的线条,但孩子却乐于在其中表现自己,对于他们来说,自主涂鸦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对这种现象家长和幼儿园都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家长期望孩子能尽早地画出具体的形象,幼儿园也希望孩子能涂涂画画得好一些,给家长一个交代,因此出现了种种不利于幼儿涂鸦能力发展的做法。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用成人眼光来审视幼儿画,总认为幼儿的画不美观,指出幼儿画的不足和毛病,进而采用成人的画法教幼儿画画,或者不厌其烦地要求幼儿照着范画进行临摹。有的成人甚至还会在幼儿面前对他们的画进行比较,这些对幼儿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涂鸦期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关键期,涂鸦是幼儿自我表现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开展好幼儿美术活动至关重要。
2.2.5—3.5岁托班幼儿的涂鸦表现
孩子身体的成长有一个过程,那么,涂鸦也有过程。随着孩子手臂动作的发展、神经系统的发育,手、眼、脑的逐步协调,涂鸦也随之发展变化,2.5—3.5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已能从大圆圈、乱线条的复杂动作转化到小圆圈的细腻动作,他们已逐渐进入命名阶段,这种命名涂鸦并非是先想好主题再涂画,而是看到所画的符号像什么就赋予它相应的含义。涂鸦画的命名是其思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明幼儿已经由动觉的满足为基本动机转变为对画面形象的兴趣。这时作为成人既要做旁观者,又要创设适合条件,组织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3.指导策略
涂鸦期的幼儿画中那份真挚、朴实、夸张、稚拙的美发乎天性,也是一些大师努力追求的自然美,但要让那些自然纯真的涂鸦发展成为一幅幅好的作品,我们还真得为“小画家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行,千万不能“因其涂鸦,而任其涂鸦。”忽视这一时期绘画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也不能违背其自生成、自发展的规律,采取强制性的教育干预。
3.1 解读涂鸦作品,激发兴趣。绘画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展的途径。每当孩子们画好画后,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从画中去发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涂鸦,为幼儿的涂鸦活动创设宽松的、愉悦的氛围。
例1:好朋友(小沫四岁)
小沫口述:我画的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朱朱,没有头发的是我,男生的头发都是短短的,小朱朱是女孩子,她的头发比我长,我们两个是手拉手一起到海山公园去玩,爸爸妈妈不在,我是男孩子应该照顾女孩子的。小沫是个很调皮的小男孩,在我的眼中小沫是个“大老粗”,可是当小沫给小朋友讲这幅画的时候,我感觉一下子看到了小沫的另一面,觉得小沫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象一个小小男子汉。我很感动小沫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例2:(豆豆4岁)
豆豆口述:《老师去上班》汽车开在马路上,车子是南海学校的大车,我和戎老师、梅老师都坐在车上,眼睛看着前面,她们是去幼儿园上班。那天的天气真好呀,空气也很新鲜,太阳公公和它的孩子都在天上。从画中,我看到了孩子明锐的观察力,也感受到孩子对自己老师的关注。
孩子在涂涂画画的时候并不是无意识的,通过绘画我们能了解孩子的另一面,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所表现的不是一个题目,而是一种心情,作为成人要从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象,解读孩子的作品。
3.2 创设情景,让涂鸦乐此不疲。托班幼儿刚开始接触美术活动,会显得比较的拘谨,我们常会看到孩子绘画时不敢下笔,尽管老师一再得鼓励孩子大胆地画,孩子还是会画得很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绘画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情景贯穿整个绘画过程。幼儿身处情景中同时扮演某种角色,在情景所渲染的气氛感染下会自然地改变一些心理状态。
例如《我敢画》,这个活动目标就是要求幼儿依据故事情节大胆作画,克服胆怯心理。活动的开始,大家一块儿玩音乐游戏《小兔和狼》。幼儿扮演小兔,游戏既活跃了气氛,也使幼儿自然地进入到情景中。接下去教师延续情景:“大灰狼要吃小兔子,怎么办呢?”孩子们提出要用大石头砸死大灰狼,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这时已经非常投入情景了,他们把自己当作了小兔。在回答时很大胆,声音响亮,语气坚定,表现出对大灰狼的憎恨。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我们来画大石头吧,画得大,画得多,将一张纸全都画满。”幼儿在情景的激励下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我们特别观察了一下平时绘画不敢下笔的幼儿,竟也能很大胆地动笔了,那完全是因为他们已经忘了这是在画画,忘了对画画的胆怯,他们一心只想着“做”大石头打大灰狼呢。我们还给幼儿提供了八开大作业纸,让他们更加大胆地作画。既然是绘画那也应该有技能上的要求,我们依然用情景的口吻提出:“大石头要又大又重才行,所以涂颜色时要涂满,可不能让石头上有缝隙。”这样的一句话,让幼儿在涂色时特别仔细,都在尽量地涂满,他们生怕自己的大石头不够重砸不死大灰狼。与此同时还是用情景的口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大石头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你想用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大石头去砸大灰狼呢?”于是,幼儿的作业纸上出现了各种形状颜色的“大石头”,有三角的、有方的、有不规则的……颜色也各有不同。活动的最后,一教师扮演大灰狼出现在教室里,幼儿用“大石头”去砸,直到大灰狼跑了。
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小花猫的胡须》、《鱼儿水中游》、《筑篱笆》,《妈妈的头发》……每次活动,幼儿都得到大胆自信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获得了无究的乐趣,渐渐地克服了胆怯的心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作品,体会了绘画过程的愉悦。例如:
3.3 习得技能,为涂鸦做准备。
(1)合理选材,掌握技能。2.5—3.5岁的托班幼儿已经进入到以手腕旋转为主的涂鸦动作,因此画面也会出现复杂的涡状形和大小不等的近似于圆形和矩形轮廓的线条,而且线条较流畅、有力。这时,教师应顺应幼儿的能力发展,设计一些以圆形为主的涂鸦活动,加强手部小肌肉运动和手、手腕运动灵活性的训练。同时,还要考虑到这时幼儿大脑对图形的认知和表象加工能力也开始发展,不再满足以往涂涂画画的经验,表达客观形象的欲望开始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涂鸦方法,进一步增强画画的信心和兴趣。例如《大家一起喝果汁》《让闪电来得更猛烈一些吧》《马桶里的便便》《水龙头喷水了》《爸爸的香烟》等等练习画涡状形线和圆形的线条。除了涂涂画画以外,我们还尝试刷、滚、印、喷、吹等多种活动形式。如:提供给孩子排刷、牙刷等材料让幼儿刷画;提供汽车、弹子等材料让幼儿滚画;提供喷壶、水枪、针筒让幼儿喷画;提供蔬菜头、树叶、瓶盖等材料让幼儿印画;提供吸管等材料让幼儿吹画……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知不觉地积累了起来。
(2)启发想象,师幼共“涂”。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孩子的涂鸦有了进一步提高。成人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所画的杂乱线条、不规矩的线圈中所隐藏的形象,使幼儿逐步将所划的随意线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联系。其一,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玩发现游戏,共同说一说他们画的简单点、线、形“象见过的什么东西?”幼儿在说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会逐步得到了发展,绘画的目的性会逐步增强。其二,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添画,在添画前,要先问一问幼儿画的是什么?画的还象什么?然后和幼儿一起玩添画游戏,在孩子画的线或线圈上顺势添画一笔、两笔,使所画的杂乱的线条,有一定象征的意义,或是某物体的近似简形。通过添画游戏帮助幼儿缩短了图象与真实物体的距离,可以使幼儿的绘画活动充满情趣。
3.4 满足需求,区域中“涂”。以往的绘画活动往往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幼儿的活动时间有限,孩子往往不能尽兴。有时孩子有活动的愿望,但是因为老师没有提供活动的场地与材料而无法活动。现在我们尝试利用室内、室外的环境开设涂鸦区,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属于自己的绘画天地,使孩子能经常接触到绘画的工具材料。我们提供给孩子大张的纸、大面的墙、大号的笔、大量的颜料,并把纸固定起来,便于孩子自由、随意、尽情地涂画。例如,在桌上铺一整张的纸,让孩子《做花布》;在走廊上留出一长面瓷砖墙,让孩子《刷墙壁》;在地上铺满报纸,让孩子《漆地板》……活动中孩子是无拘无束的,尽可以走来走去,挥动手臂这儿涂涂那儿刷刷,感受自己驾驭画笔所创造的奇丽成果,体会绘画的乐趣。
3.5 展示涂鸦作品,持续兴趣。为幼儿创设展示作品的条件,这是对幼儿作品的肯定。可以利用教室、走廊、卧室的墙壁,自制画册、数码相册来展示幼儿的涂鸦作品。遵循面对全体的原则,尽可能多的展示每个孩子的涂鸦作品。同时对作品的评价要选择适当时机,抓住教育的发展点进行整体评价,要从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画面是否丰满等方面入手,找出每张作品中的优点加以肯定。不要多地在色彩、线条、构图方面去评价幼儿的涂鸦作品,那是成人的美术作品评价的框框。
还可以让幼儿评价自己、同伴的作品,通过口头表扬、发放小红花、奖状来激励孩子们积极地参加涂鸦的艺术创作活动,使孩子从涂鸦中得到肯定,增强自信心,持续对参与涂鸦活动的兴趣。
涂鸦画的美是需要我们成人,用特别的眼光全方位多层次的赏识的。稚拙是一种美,残缺是一种美,抽象也是一种美,自由更是一种美,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幼儿涂鸦画是那样的可爱。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尽情地涂鸦吧,让孩子踏入自由遐想的绘画艺术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