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2020-11-25沈竞
沈 竞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榛子镇于庄小学 河北 唐山 06370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实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和主动参与地做,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数学实验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新兴的教学方式。它是让学生根据预定的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理解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
1.1 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助力落实素质教育。实验让老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变得更加轻松,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1.2 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拓展能力、创新思维。比如说在研究相同长度的线段围成一个图形,在哪种情况下面积最大的问题之时,老师应该让同学们先进行猜测,再去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得出相应结论。依此锻炼,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数学实验教学精典模式
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实验教学方式作出以下归纳:
2.1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等有一定理论性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利用一个大萝卜亲自动手操作切成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动手摸摸面、顶点、棱的特点,仔细观察各个面的特点等方法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达到有机的结合,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方便理解抽象概念。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 建构式教学模式。数学的许多知识都具有完整逻辑结构。建构教学法就是利用了数学这一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适用于复习课,对已学习了的知识进行最终的归纳总结,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例如学习完某一阶段知识点以后,老师应该围绕这个知识点进行拓展,总结这一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有一个范本依据,建立错题本体系,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地查缺补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数学实验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利用制作教具提升小学生的相关实践能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理解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对知识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如案例“圆的周长”教学的实验片段。
师:圆的周长指什么?(出示实物,让学生指出来)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这是个好方法!那怎样来测量呢?
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测量方法,利用身边的资源,如瓶盖等用线或卷尺量圆周长,并作好记录)
(在学生操作时,请学生进行演示测量方法,学生指出:用线绕瓶盖一圈,剪断拉直,再用尺量)
法1:绕线法
法2:滚动法
法3:软尺测
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并进行验证。
生1:用线测量圆周长,通过将曲线化为直线,体现了一种数学思想“化曲为直”。我们称为绕线法。
师:我们可以用绕线法量出圆的周长,那么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呢?是不是也要量出来呢?
生:不用。
师:那有什么办法吗?
生:以前平面图形的周长都有公式,可以找出一个圆形周长的公式来计算。
师:好吧,请你在小组内测量并探讨圆的周长公式。
整堂课中,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公式,把枯燥无味的抽象公式转变成了实验出真知的过程。
实践证明,数学实验教学打破了以往知识的直接呈现,融知识于活动之中。在平等参与的前提下,通过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来理解、验证数学原理。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精神。也增加了数学教学的兴趣性,能够使得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有趣之处。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了解数学,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领略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