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有效应用

2020-11-25谢修丽

读与写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常出现导图知识点

谢修丽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十三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1.教学实践反思

1.1 学生学习时经常出现的现象及其解决措施。学生学习时经常出现的两种现象是:(1)听懂课容易,做题难,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2)虽然对某一章节的知识点掌握的扎实,但一遇到综合题、读图题就束手无策。

原因分析: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点之间缺少逻辑关系,没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遇到了困难。

解决措施:通过复习课巩固、梳理已学知识和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是教学中最难的课”,这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习题课有“成功感”,而是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

1.2 在复习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及其解决措施。在复习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1)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2)讲解为主,学生被动;(3)以学生记忆为主,深化拓展不足;(4)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

原因分析:复习课“只重知识技能,不重过程方法”。

解决措施: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引入一种系统、高效、新颖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

2.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有效应用

2.1 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创始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记忆和思维的工具,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思维的效率,注重图文并茂。即通过层级图的方式来表现各级主题的隶属关系,并且使用主题关键词和颜色、图像等手段来建立记忆链接,既简单又有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我国,主要被工商界应用,后来逐渐引入教育教学。

2.2 复习课应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如本校班额约40人,每个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及形式,明确画图步骤。(1)复习章节主题放在中央,尽量加上彩色图案凸显主题。(2)将次概念放在次要支干上,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3)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每一个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关键字要写在支干线条上面;结合符号、图画或色彩等让导图更丰富。

步骤二:逐步引导,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教师要降低难度,可以提供一些知识点或关键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思维导图的含义。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复习,绘制思维导图。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有的学生会选择画知识框架图,促使他回顾一章节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进行整理;有的学生绘画思维导图,促使他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思维的发展。课上,各小组成员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修改,最后画出集众人智慧的思维导图。绘图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梳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步骤三:展示,互评。每个小组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内容的完整性、重点的突显性、图案的美观性及认真程度等方面来评价。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四:完善修改。通过展示、互评之后,学生对本组思维导图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通过展示、互评,能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不断修正和改进,其结果体现了上面四个层次的循序渐进,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全面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步骤五:教师及时归纳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对于创新之处要鼓励,对于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要进行系统讲述,并变换问题的角度与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以上几个过程来完成复习课,学生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使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

2.3 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优势。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可以将内容繁多、关系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从本质上理清知识的内在关联,构建整体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复习课容量大、知识点零碎是常见问题,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思维导图极具发散性,同时又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尝试。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经常出现导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中考中的二次根式“规律”题
避开“整式的加减”的雷区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