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策略探讨
2020-11-25罗丹玲
罗丹玲
(广西南丹县罗富镇中心小学 广西 河池 547208)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中,由于学困生拉低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水平,很多教师对学困生不待见,在教学当中注重对优等生和中等生的教学,对于学困生则不管不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并不都是学生主观上的原因,还存在着许多客观原因,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教师都应该要充分的践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加强对学困生的教学引导。
1.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认真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小学生年龄尚幼,对于周围的事物均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为此,教师便需要将其特点完全抓住。
例如,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使用纸板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兴趣与参与度是影响学困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原因之一,这种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在以单一的知识为主,利用纸板来完成制作,也能增进学生的体验,这对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来说有较大的帮助。学生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快便能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中学,做中理解,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相比于单纯进行知识讲解,这种方式显然更适合学生们。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立刻得到了改善,学生们认真投身于其中。
2.制订弹性学习任务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统一布置学习任务,导致有些学困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学、恐惧数学教学的现象。因此,想要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弹性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进步。
例如,在“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一课的教学中,学困生很容易因为理解方面而出现学习速度较慢的问题,促进学困生转化要求教师关注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能力、数学基础水平等实际情况的了解,制订出三层作业。第一层是符合学困生的基础层,作业题目多是整数之间的加法运算,便于学生掌握两、三位数加法运算规律;第二层是符合普通学习水平的提升层,作业题目多是正常三位数与两位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第三层是符合学习能力强的拓展层,作业题目多是复杂三位数与复杂二位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并添加一些四位数之间的加法运算,提高拓展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布置弹性作业的方式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进步,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小组互助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困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对课堂形态进行转变。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互助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让学困生在优生的帮助下,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和探索,也能够有效地克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实现共同进步。在小组互助学习之前,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作。按照学习基础的薄弱程度,均衡分配小组。之后,渗透正确的学习理念,引导优秀学生积极带领学困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索和学习。比如说,在讲解完“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基础概念之后,不同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不同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之间可以围绕“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让学困生在团队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进一步增强此类学生的学习体验。
4.创新评价方式
创新评价方式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能够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自我认知,他们渴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认可,但是由于其抗挫折能力较低,受到挫折后无法自行调节,变压力为动力,自信心会大幅度降低。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在失败和落后的时候去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表现自己,给数学学困生自信,引导其正确的表现自己。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困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在学习结果检测中表现不太理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针对性的选择学生进行回答,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肢体的鼓励。同时,教师不能将考试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唯一因素,要创新评价方式,将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评判标准中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效的鼓励学困生的积极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学困生的存在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尊重学困生的自尊心,提升学困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一步一步的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