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索

2020-11-25虞婷婷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变形金刚雪人馒头

虞婷婷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幼儿教育中心园 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方式的进步,幼儿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课程的游戏化已经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的趋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幼儿学习中自主性的重要性,教师应对积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理论,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挖掘幼儿潜能,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1.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

1.1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陶行知认为在幼儿教育中,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可实行的,传统的幼儿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幼儿教育中,陶行知更加倾向于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权,让幼儿自己掌控学习,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保证幼儿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幼儿有着无穷的可能。陶行知认为,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讲影响着人的一生,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发育规律,科学引导幼儿,尊重幼儿的想法, 发掘幼儿的天赋和潜能,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游戏化教学的价值

2.1 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幼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爱玩爱闹是其天性,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可以锻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幼儿在游戏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自身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索想出解决的办法,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通过做游戏,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2.2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属性的发展。游戏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可以将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用游戏让幼儿认识事物和事物的发展规律,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换位思考,重新认识自我,意识到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促进了其社会属性的发展,为幼儿日后的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2.3 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优秀品质。幼儿如果要完成游戏,就需要深度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首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还会找帮手帮助解决。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就培养了幼儿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成长。

2.4 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研究表明,良好稳定的情绪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积极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热情参与其中, 情绪高涨,认真的完成游戏,这十分有利于幼儿克服紧张情绪,消除负面情绪,有利于幼儿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2]。

3.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

3.1 创建轻松氛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消除练习的枯燥乏味感。从古至今,游戏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将教学课程游戏化, 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主权,创建愉悦有趣的教学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例如在组织孩子们认识图形时,可以带着图形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引导孩子们认识图形的名称和特征,然后让孩子们在周围找一找与图形相似的物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图形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将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在一家饭店里,一位顾客彤彤想要吃馒头,可是这个时候店里面馒头都卖光了,于是店员欣欣说“对不起,今天店里馒头已经卖完了,现在还有手工面、烧麦、包子等,你看看想要哪一种?”彤彤表示“今天是我的生日,想吃寿桃形的馒头。”欣欣想了想对彤彤说“你等一下,我看看能不能帮到你。”欣欣和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说,虽然没有现成的桃形馒头了,但是厨房中还有很多食材、面粉、火龙果、菠菜、猕猴桃等,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食材为彤彤做寿桃馒头呢?孩子们在经过教师的引导后,用现有的食材作出了红色的心型馒头配以绿色的叶子,还有的幼儿做出了绿色的馒头,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寿桃馒头就这样上市了。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事情,发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限的,教师和孩子共同完成了点心制作指南,不仅仅提供准备的食材,还进行了操作经验分享。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材料的补充,为幼儿选择一些操作性强、变化多、功能多样的玩具和材料,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 鼓励幼儿自由的进行材料组装、动手拆装玩具,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的同时,启发孩子的思维,锻炼动手能力。

3.2 教学走入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幼儿的成长进步是与家庭、学校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孩子的成长是每个人的责任,为此作为教育者要让幼儿在学习中、生活中体验挫折、学会坚强,懂得感恩。幼儿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教育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游戏原则,引导幼儿进行探索,不能对困难置之不理、绕道而行,要支持和鼓励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克服苦难[3]。例如在新学期伊始,幼儿园新进了一批玩具,其中有几辆变形金刚,我们发现小明正在不断的拉扯着一辆变形金刚,他试了好几次,过了一会将变形金刚摔在了地上。这时作为教师的我走过去,问小明:“小明,发生了什么事?”小明对着我说,哽咽的说:“我想把变形金刚变回去,放到盒子里,但是我怎么也变不回去了。”这时我找到变形镜的说明图示“这里有它的说明书,你看一下,应该先做哪步呢?”小明看着说明书又看了看变形金刚,一步步的按照说明书去变,很快变形金刚就回复了原状,然后小明高兴的对我说:“老师老师,我知道怎么变了,你快看。”对于孩子遇到的困难,我选择了不断的引导,通过让孩子自己观察事物和说明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促使孩子更多的进行思考,克服苦难。这样即使将来孩子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可以联系以前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游戏中还包括了很多认知部分,观察、思维、记忆等,这些认知部分贯穿于游戏全过程。在游戏中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是有计划的,例如在绘画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的颜色、性质、多少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利用这些材料能够画出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思考,画出自己心中的作品。由此可见,游戏成为了锻炼幼儿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以春天的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游戏中,在教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能够从小草、花朵联想到大树,从草地、湖泊联想到大海。因此教师在设计有些的过程中要考虑观察的部分,发掘幼儿的想象力,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幼儿吸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3 从感悟中体会创造的价值。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创造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创造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获取经验的要求[4]。幼儿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学的意义应该通过行动来进行感知。例如以一次教学活动为例,活动中要求幼儿初步感受初冬的特征,简单的说一下自己对初冬的感受。一开始我们是通过多媒体给幼儿播放有关雪花的图片和小朋友在雪地中玩耍、堆雪人的视频,孩子们对雪花轻盈的落地和雪人逐渐消融十分感兴趣,大家都盯着屏幕观看。这是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既然是冬天,那雪人为什么还好会化啊?”我刚刚要回答他,猛然间看到窗外地面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的雪花,不禁想到,为什么不带着孩子们直接感受一下呢。这时我对着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到外面亲自感受一下啊?”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雪地上,堆起了雪人,并将其中的一个带到了教室中进行观察,很快雪人在不断的融化。孩子们发现原来雪人的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了,虽然冬天来了但是只要温度升高,雪人还是会融化的。幼儿回到座位后,不断的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一个点进行思考,不断发散思维,带着问题去体验,通过互相交流、表达想法,提升感悟经验。这比单纯的给孩子们讲解更有趣味。在这样的感悟中,不仅仅认识了新的世界,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能力。

3.4 尊重幼儿观点,挖掘幼儿的潜能。每个幼儿对待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观点过于忽视,缺少对幼儿的指导,只是一味的教学幼儿知识,这对于孩子的思维发展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压抑了孩子们的潜能,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幼儿,将幼儿视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对幼儿的观点进行及时的反馈,满足幼儿学习发展的需要。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认为,不能将孩子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教师要正确的对待孩子,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让孩子们热爱上课堂教学,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和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完有关方向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询问孩子:大家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家里的房子的方向,调动孩子们的热情,让孩子勇于表达, 对于正确的方法,教师要及时的予以肯定,而对于不正确的方法,教师要认真指出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更好的改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社会是幼儿学习的课堂,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活动,幼儿教育要将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将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习惯。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吸取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人品质,为幼儿的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变形金刚雪人馒头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雪人伴童年
“馒头办”没了吧?
雪中的雪人
变形金刚
买馒头
衣柜界的“变形金刚”所有收纳难题都不是问题
半个馒头
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