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书法教学中“美育”价值实现的策略与实践

2020-11-25杨桂才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赏析美育书法

杨桂才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 广东 广州 511300)

1.高中书法“美育”价值内涵与培育意义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树立良好的品格,提升鉴赏的能力,具有创造美的素养。书法是一门艺术,其中的一笔一画、起承转合不仅勾勒出美丽的画面,更体现了人物的意志与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书法的特点渗透“美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美育”的定义设计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从多个层次和角度接触美、接受美,进而加强自身建设,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逐渐重视起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育”是德智体美全面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渗透“美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成为学校研究的重要内容。书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体现,还承载着古人的精神与意志,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与审美形成良好的熏陶。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书法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使学生在书法世界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基于此,本文就高中书法教学中实现“美育”价值进行了策略探究与实践分析。

2.高中书法“美育”价值实现策略及教学实践

2.1 掌握书法知识,提高鉴赏能力。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与书法相关的理论知识。这里的理论知识是指学生鉴赏书法的专业知识,比如如何从笔法、解题、章法、墨法等欣赏和对比书法作品。虽然每个学生的审美角度不同,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是促进学生进入书法世界的大门,提升学生审美标准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相较于赏析名家作品或组织书法活动,书法理论知识的教学相对枯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利用对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引导学生掌握与笔法相关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白氏章唐记》和《麻姑山仙坛记》中的内容,引导小组学生从字的线条分析不同笔法的特点。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在赏析作品时可以直击重点,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有着积极影响。

2.2 赏析名家作品,感受书法魅力。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名家作品,使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当然,这里的名家作品除了古代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以外,还有当代书法家的作品。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书法的魅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名家作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也可以设计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中利用画面将书法中的意与情展现出来。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时,就可以设计微课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名家作品的意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古代书法中的韵味。像在引导学生赏析王羲之的《兰亭序》时,教师可以将书法内容与视频画面结合在一起,设计微课视频。《兰亭序》描述的是王羲之与文人雅士春天在绍兴兰亭饮酒赋诗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设计视频画面,展现绍兴兰亭春季的景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这一书法作品,不但可以使学生品味书法作品的魅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书法中蕴含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品质的提升。另外在赏析当代作家的书法作品时,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名家书写的过程,使学生从书写过程中感受书写中蕴含的气势,展现的风格。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他人的评价赏析名家作品,深度理解这些书法的优秀之处。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名家作品,为学生树立较高的基准线,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有着积极意义。

2.3 优化校园环境,促进文化熏陶。学校与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尤其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校经历的时间甚至比在家庭中还要长,因此学校环境的营造,也会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书法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升文化素养,升华精神境界,使“美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校园环境的营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然环境,一部分是人文环境。这里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硬文化,像文化墙、文化角的设计等内容;人文环境则是指学校软文化,像节日活动的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比赛活动的开展等等。学校软文化活动我们将在下文中分析,因此这一部分重点分析的是学校硬文化的设计。教师在利用书法优化校园环境时,可以设计古代的书院楹联撷粹,可以设计国粹书法长廊,甚至可以设计书法角,在其中展示各种各样名家的书法作品。当然,在优化校园环境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鼓励学生参与硬文化的设计,或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融入其中等等。教师利用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审美境界,加强审美建设,最终促进了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2.4 利用艺术融合,设计创意作品。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可以根据STEM教育理念,将书法与其他学科或艺术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设计创意作品。STEM教育理念是指将数学、技术、工程和科学融入教学,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变通,比如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画、印章等等融入到书法中,使学生在意境融合中进一步提升审美,甚至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美。

在促进艺术融合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兴趣爱好与书法融合在一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于是将水墨画与书法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书画的妙笔丹青;有的学生喜欢古诗,因此常常将古诗作为书法练习的对象,既积累了大量的古诗,也提升了书法水平。学生在将其他艺术与书法融合为一体时,为了符合书法内容的意境,也会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并深度解读相关内容,这对学生审美表达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意义。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在促进艺术融合时,可以展示一些范例。这些范例可以是教师自己完成的作品,也可以是从网络上搜集的作品。比如教师展示了自己将剪纸与书法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既展示了书法的魅力,也凸显了剪纸的特点。另外,在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艺术与书法融合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分享和赏析不同情境、不同形式的书法,最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2.5 组织比赛展览,丰富实践机会。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可以组织书法比赛或书法展览,丰富学生的实践机会。实践是学生创造美的具体体现,学生一笔一画书写的过程,是将“美”镌刻到心里的过程,也是将心中对美的理解展现与表达出来的过程。另外比赛与展览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欣赏到不同的美景,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

在组织书法比赛时,教师可以丰富比赛内容和比赛形式。而且既然有比赛,就必然有评价;教师也可以丰富评价的角度。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可以将书法与其他艺术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丰富比赛内容时,除了单纯的要求学生比赛书法,还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与书法内容相符合的情与景,考察学生对书写内容以及书法的理解。在丰富评价角度时,除了请专业的书法教师点评以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在点评中赏析并汲取他人的优点,加强自身建设。在书法展览活动中,教师则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大胆的展示出来,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另外在隐性的比较中学生也会加强书法练习,提高书法水平。教师组织书法比赛、书法展览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沟通,使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最终促进了学生审美境界的提升。

2.6 组织书法活动,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可以组织书法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这里的书法活动不再是书法比赛、书法展览等活动,而是以“书法”为主题的相关节日活动,在节日活动中学生除了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以外,还可以展示相关的人物、故事和文化。教师以“书法”为核心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

在组织书法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活动开始之前,学生需要确定活动内容,准备活动材料,像书法作品、相关人物介绍、书法小故事等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素材,整理相关材料。像有些学生书法比较好,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供大家交流和欣赏。另外,在活动中,学生还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活动或内容,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先体验书法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在宣传时才更具说服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受到书法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当然,为了使节日更具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几个班级联合行动;这样也可以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教师通过组织与书法相关的文化节日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吸收优秀的文化,理解其内涵,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3.高中书法“美育”价值培育的实践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从赏析名家作品、掌握书法知识、优化校园环境、利用艺术融合、组织比赛展览、组织书法活动六个方面,就高中书法教学中实现“美育”价值的策略进行了探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同时要渗透“美育”内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美育”扎根于高中书法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最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赏析美育书法
书法
论公民美育
书法欣赏
书法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书法欣赏
美育教师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