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分析

2020-11-25夏玉新

读与写 2020年16期
关键词:节奏形式音乐

夏玉新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塔庄初级中学 福建 闽清 350800)

音乐学科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过程中,音乐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部分。而节奏训练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如果节奏训练开展的不好,初中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于节奏训练并没有给予重点关注,因此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从而导致节奏训练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有效实施策略,对于促进初中教育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作用。

1.初中音乐教学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学形式和教学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且初中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与素质教育基本标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般来讲,教学观念是长期的教育实践发展中形成的,并且教学观念的形成和多方面因素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以考试成绩论评定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发展,也左右着教师的节奏训练活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学生的应试成绩之上,所以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措施的选择,都会围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这一目标[1]。而对于其他方面内容,比如节奏训练,教师很少会给予重点关注。要想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节奏训练,就需要教师及时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敢于打破唯成绩论教学理念的束缚。改变从教育开始,从创新开始,但是传统观念一直在教师心目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此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几乎没有适用的空间,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节奏训练内容。因此要想使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得到较好的贯彻,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尝试。

2.初中音乐教学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趣味性原则。处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课堂教学内容生动丰富,就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过来。但是相反,如果课堂教学形式枯燥单一,并且知识点本身具有较大难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此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困难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节奏训练,首先应该认真考虑的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问题[2]。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拥有良好的趣味课堂搭建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多样化课堂活动,有效挖掘知识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情,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根本上避免之前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情况发生,为节奏训练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创新性原则。从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按部就班的单一教学形式几乎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如果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并且还会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这对于学生节奏训练和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节奏训练的时候,应该遵循创新性原则。教师应该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节奏训练形式,并且在其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初中音乐教学富于变化,给学生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也是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基础条件。

2.3 学生主体原则。一直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都是教学实践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之下,受到教学环境和考试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并且这种教学形式已经存在和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想法进行学习活动的,只要按照教师的流程进行,就可以在考试之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为了提高节奏训练的有效性,必须扭转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传递为目标的陈旧教学观念,逐渐将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明确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学地位,让学生在不断发展和创造的过程中完成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3.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节奏训练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应该认真研究的学问。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学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同时,在运用各种全新教学形式的时候,也需要教师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所以要想保证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得到有效开展,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积极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相关内容,深入了解节奏训练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教学充满热爱,能够对学生倾注自己的心血,将教学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3]。对于节奏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阻碍,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节奏训练实施方案,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保证自身教育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促进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更加顺利的开展。

3.2 营造良好的节奏训练教学环境。在传统初中音乐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下,教师在开展节奏训练活动的时候,对于教学环境的营造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单纯的知识理论教育几乎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而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吸引注意力,就需要课堂具有一定的精彩程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营造教学情境,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活跃性。同时,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营造具有自主性特征的课堂学习环境,将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控制学习节奏,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提升自己,让学生将传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实现自我的过程,并且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这也是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的一个有效途径[4]。例如,教师在讲解《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中国女排夺冠的视频资料,女排夺冠可以对学生给予精神上的鼓舞,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曾经是中国女排的队歌,也只有经历风雨,最终才能看见灿烂的彩虹。接下来,在开展节奏训练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训练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3.3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高节奏训练的针对性。由于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因此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都是按照教学的规范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每一步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虽然这种形式能够较好的实现预期教育目标,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适合节奏训练的开展。因为以往的教育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学习的整体情况制定的,具有一定普适性,但是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节奏训练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变通和优化。节奏训练的依据应该是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而不是既定的教学指标。因此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结合起来,重新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初中音乐教学和节奏训练的针对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开展节奏训练的时候,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节奏训练环境,不断优化节奏训练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升节奏训练的实际效果,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猜你喜欢

节奏形式音乐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轻快漫舞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音乐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