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0-11-25陈肖娜

读与写 2020年16期
关键词:支架式数学教师支架

陈肖娜

(浙江省宁海县星海中学 浙江 宁海 315600)

在初中时期,数学课程作为最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的教学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探究能力外,还需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大脑中思维逻辑的运转能力。所以,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初中教师应尽可能的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开展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数学教学,带领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1]。

1.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支架构建

在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如果想帮助学生精准的找到所学数学知识间的契合点,并在旧知识的引导下能够有效的进行最新知识的学习,就需要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发挥其认知支架的重要作用并能同时将知识体系进行完整的构建。但是数学知识通常情况下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快速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知识记忆的过程,进而使数学学习陷入到困境当中[2]。因此,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学生构建认知支架,帮助学生将自身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进一步提升。

例如:《余角与补角》这节课程的教学时,为了防止学生们在解读教材内容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后续解题时思路上的错误。教师可在教学正式开展前向学生们提出一些相对基本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单独的一个角可以被称作补角吗?”或者“两个互余的角除了跟角的大小有关,和两个角的位置有关吗?”。问题提出后,学生由于对本节课程内容的知识还不够了解,可能会给出一个较为模糊并欠缺考虑的答案。此时,教师便可针对学生问题的回答程度,引导学生跟随自己进行知识的实践探究,并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积极的作出假设,从而有效的激发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动手解题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将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解题方法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们在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知起点上构建了认知支架,充分的了解了本节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2.基于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这门课程最初的起源就是来自于生活,所以许多较为经典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甚至数学例题都是由人们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再创而成的,所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是格外密切的。因此,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把握,从而为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初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并同时提升课堂整体质量的高效化。所以,只有结合了数学教学具体问题的情境创设,才能帮助学生在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中找到真正攻克问题的突破口,并有效的巩固了需要学习的知识[3]。

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事件的概率》这一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则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就为学生制作一个游戏转盘,并且分为五个比例与颜色都不相同的区域,为其中最小的比例的区域设定奖品,组织学生参与到“抽奖”游戏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有一次机会转动转盘,如果有学生转动到有奖区域,教师则可奖励学生一把直尺或一个橡皮等,等到游戏接近尾声时,大家即可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转到了最大比例和其余三个多比例的无奖区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便可提出疑问“为什么有奖区域这么难被转到?”接着学生们便可根据这一疑问正式的进入到本节课程的学习与探究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趣味性极强的课程情境体验中学习重要的数学知识,反而让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加的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兴趣的平台。

3.基于知识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自从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入之后,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已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现在教学中新型课堂的开展,不但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体,还在开拓学生思维能力这一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帮助,因此,在新型课堂中开展支架式教学,则需要教师能够给予初中学生更多的时间及空间使其进行独立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对待数学知识及数学问题时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4]。

例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浙教版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程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对“圆和直线之间公共点数量的多少”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它们之间位置关系的量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根据教师的及时引导对问题进行更加明确的了解,当独立学习时间结束后,教师便可将学生们总结出的答案进行汇总与整合帮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再次加深记忆。

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待数学知识能独立完成探究,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前期就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向学生教授完基础知识后,即可给予学生独立探究的思考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就需要首先激发学生们对待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则刚好满足了这个必要的条件。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是能在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提升。为学生往后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数学教师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生本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师成长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