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游戏中教师指导语言的策略分析
2020-11-25戴梦琦
戴梦琦
(诸暨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浙江 诸暨 311800)
自主性游戏主要指的是以幼儿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的自愿互动参与、主动实践、自主选择游戏的过程,能体现幼儿的爱好与天性,有利于幼儿潜能的激发以及智力的开发。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和学习的基地,开展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进行歌唱跳舞、语言表达交流等课程,能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
1.语言指导,成功开展游戏
首先,导入游戏。幼儿顺利开展自主性游戏的重要环节就是导入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立足于最近热点和幼儿积累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实施新的游戏内容,或者是介绍全新的游戏,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经验的准备强调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途径,对幼儿的知识经验加以完善,并在游戏开展之前借助多种手段来激活、刺激幼儿已有的经验,确保游戏的有序实施。幼儿通过游戏能尝试或实践简单的知识经验与获取的生活经验,对社会规则加以学习,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及人际交往能力[1]。其次,观察游戏。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了解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介入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同时能整合教学中提供的经验与幼儿游戏的经验,引导幼儿形成丰富与系统的经验体系,实现幼儿的综合发展。最后,讲评游戏。在游戏结束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幼儿针对游戏的情况展开讨论,指导幼儿找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对成功的经验加以分享,为下次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游戏讲评方式,能及时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有效指导幼儿游戏,进一步丰富游戏内容,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2.有效指导,发展幼儿能力
第一,鼓励式。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更加重视能力强的幼儿,容易忽视能力弱的幼儿,导致能力弱的幼儿在游戏环节处于被动状态。为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时机,利用鼓励式语言来引导和欣赏幼儿,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当然针对幼儿游戏环节的违规等不良行为,教师可以不直接指出,而是通过激励性的语言予以指出,让幼儿知晓自己该如何做,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看到幼儿将玩具散落一地,教师可以说:xxx小朋友将散落一地的玩具都快要收拾好了。
第二,示范式。示范式指导是指通过教师的提示,幼儿依旧不知晓如何解决问题时,教师直接提供幼儿能模仿的行为或语言。通常示范式语言指导具有较低的开放程度,便于幼儿轻松理解,但其若运用不当,也会增加幼儿的压抑感,导致幼儿缺乏自己的意愿及选择的余地,只能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2]。同时有些示范与幼儿的实际需求不相符或超出幼儿的原有经验,虽会达到指导的目的,但会降低游戏的自主性。
第三,建议式。建议式指导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指导方式之一,是指教师利用陈述或询问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主张或看法,暗示或提示幼儿解决问题,多采用“若不行的话,再想想其他的办法”“可以这样试试看……”等语言达到指导的目的。例如:幼儿在堆满积木的桌子上试图放一个娃娃而不便于玩具的摆弄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语言指导:我认为将娃娃放在旁边会更好。这样能让幼儿接受指导,感觉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增强游戏自主性。
第四,疑问式。疑问式指导是以语言询问的方式呈现,旨在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予以及时反馈,引导幼儿继续游戏,启发思维。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反映自身已有的经验,而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帮助幼儿从不同的层面获取和整合经验,促进思维空间的拓展。值得注意的是,询问式语言是教师以幼儿游戏实施情节为依据,认为幼儿需要指导或帮助时提出的问题或设计的问题情景[3]。类似的语言包括:“这张卡片是如何制作的?是什么颜色的?”等,通过疑问句提问的方式,能使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解说员,主动获取知识经验,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之,幼儿个性的发展能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恰当使用指导语言,准确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启发、点拨,让幼儿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愉悦,享受游戏带来的成功体验及喜悦之情,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