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策略
2020-11-25王永强
王永强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河南 滑县 456400)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再自己回答问题,不给学生一丝思考的机会,手把手将所有内容灌输给学生。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育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和感悟问题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讨、研究、总结、运用的高效学习体系。这种教学该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考的主体,以这样的方法不断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1.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1 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的追求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没有为自己和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任务驱动教学意识,教师在制定教案时也是按照教材为主,完全跟着教材走,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情况,只注重于书面知识的传授,没有拓展和延伸,平时也不注重为学习留练习作业,且教师系统性教学经验不足,设计的教学方案比较松散,学生完全是自己摸索着下一步要做什么。这样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掌握,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是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去探索的科目,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同学不断的进行实践练习,只有这样理论加实践才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1.2 教学过程实践性不突出。目前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性还不够突出,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走低,一方面是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另外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性不够凸显。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知识单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的,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仅限于教师口授,大多是以教材为主讲说理论知识,这样的现状,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固化,往往活跃于口头,实际操作能力低。
2.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2.1 制定必要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一些压力,让学生们有任务感、使命感。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极大的帮助教师完成这部分的工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期开始时为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并将这个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来完成,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一点一点的了解所学知识,一点一点的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完成剩余的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生或者是课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或是动手实践题,让学生带着使命去完成每一次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更加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例如在学习“复制与删除”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来联系,练习之后,可点名让一些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以达到任务驱动的效果[1]。
2.2 注重任务完成后的评估与归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环节评估与归纳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努力是需要教师的肯定的,学生零散的总结,还是需要教师来帮助他们归纳的。任务是教师安排下去的作业,所以,学生将作业完成后,教师应该认认真真的对学生的作业做出批改,发现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重点的再为学生讲解和归纳方法,让学生的劳动得到客观的评价。例如,在随堂练之后,教师要审阅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指出学生容易犯的错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并在最后环节总结归纳难点、易错点、重点等内容。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点评,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2]。
2.3 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亲历完成任务的全部过程,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课时,不能够一味的为了教学进度“满堂灌”,这样会使学生产业厌倦心理,在讲完必要课程之余,让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自己的感悟与总结是最有效的学习。让学生亲历学习的内容,教师可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剔骨一些指导,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完成[3]。
结束语
总也言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大程度的特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脑力去思考、去摸索、去总结,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与所学知识正面交锋,适时地进行任务的派发,仔细思考和推敲每一个任务的内容,让学会说呢过在“任务”中掌握知识,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完成时间,给与学生必要的赞扬与鼓励,积极的为学生解答疑惑。运用好这个新新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中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信息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