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巧妙运用分析
2020-11-25王丹妮
王丹妮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炉下中心幼儿园 福建 南平 3530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知道幼儿运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及物品进行创作,将生活化材料巧妙应用到美术活动中。材料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的重要工具,可以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创作欲望。大自然是非富多彩的,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素材,如蛋壳、树叶、石头、报纸、果壳、废弃物品等,这些丰富的材料可以使幼儿对美术创作充满期待,激发出幼儿的创作欲望以及创作热情。本文阐述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的意义,探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策略。
1.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的意义
幼儿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巧妙应用生活化材料,可以使美术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绘画,让幼儿了解美术活动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者日常用品,使生活与美术课堂完美融合。将生活化材料应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符合当下素质教育要求,是一种全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是未来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趋势[1]。
2.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策略。
2.1 激发幼儿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人们都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由于幼儿年纪较小,对于身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根据幼儿的爱好需求、学习现状,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出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促进幼儿想象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泡泡创意画》这一美术活动中,教师以“吹泡泡”游戏进行活动导入,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参与兴趣,为幼儿营造出有趣、宽松的创作氛围。导入活动结束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废弃泡泡纸,让幼儿用颜料进行创作,根据之前活动所看到的泡泡模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想象,创作出五颜六色的泡泡,使幼儿增强美术学习自信心,愿意大胆尝试多种创作形式[2]。
2.2 结合活动主题,挖掘生活中的材料。幼儿教师需把美术课程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以幼儿为教育主体,充分发掘生活化材料,让幼儿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变废为宝,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幼儿的欣赏能力以及美术素养得到提升,激发出幼儿的美术潜能,提高幼儿美术创作水平。例如,在进行《梅花》美术活动时,幼儿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冬天的梅花,让幼儿先感受梅花的颜色、形状等,在让幼儿进行系统性观察,观察树枝、花瓣、树干,了解梅花的具体构造。接下来,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生活化材料:树枝、纸筒、瓶盖等,和幼儿一起进行创作,引导幼儿将树枝摆放好作为树干,用塑料瓶底印花瓣,瓶盖点缀花蕊,打造出梅花盛开的画面。通过这一美术活动,不但能提高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还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得到提升,使美术活动有效开展[3]。
2.3 调整教学策略,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生活化材料来源于生活,而美术创作最终也要回归生活。因此,教师要正确掌握美术活动流程,提前做好准备,将生活化材料巧妙应用到美术活动中,使幼儿感受美术创作的生活化的意义所在。例如,在进行美术活动《水母宝宝》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认识“水母”这种生物,感受水母漂亮的外形以及灵活的身体,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美术活动中。幼儿了解水母形状过后,教师选择撕贴和拓印两种创作方法。水母身体颜色可以用棉花与颜料进行创作,摆动的触手可以用报纸进行创作,使触手呈现摆动的状态。教师将生活化材料应用到美术活动中,可以将幼儿的美术作品回归到生活中,使幼儿喜爱上美术创作[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将幼儿教育提升到全面层面,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幼儿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在目前低碳环保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师以生活化材料作为基本美术材料,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进行想象、创作,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这一举措,不但落实绿色环保理念,还可以节约成本,让幼儿真正意义上感受生活与回归生活,使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