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微课的实践
2020-11-25肖斌
肖 斌
(西藏日喀则市特殊教育学校 西藏 日喀则 857000)
体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行动能力、矫正补偿身心缺陷的重要途径。以体育教育教学为载体,构建培智教学环境,促进有效体育教学的生成。微课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通过视频、语音等的导入,为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创设提供资源保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有力支撑。微课作为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重要模式,在创新性教学空间,更好地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运动,获得体育运动技巧,实现培智、康复、强身的教学目的。因此,微课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以微课为基础,优化教学环境,形成开放式教学
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应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思维,要善于从体育中发现特殊教育学生的“亮点”,并以微课展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实现培智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以微课作为基础,通过拓展教学面、优化教学环境,形成开放式体育教学。教师在日常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开展足球、乒乓球等体育训练内容,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以微视频的方式,开发微课程资源,用于体育教学。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组织开展足球、田径等训练内容,并且针对项目比赛,将学生的训练以微视频的方式拍摄下来,用于相关体育项目教学的微课程资源。通过微视频中的动作讲解分析,让特殊学生能更直观地认知自身运动中的不足与问题,并且在动作指导与规范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从细节中掌握技术要领,获得培智体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微课教学的多样化,实现了对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能够在开放式的教学空间,盘活教学,满足特殊学生不同的体育学习需求。
2.以微课为载体,导入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导入,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规定动作的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的程度。这种教学导入方式相对僵化,比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智力缺陷学生,这种粗放式的教学形态,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以微课为载体,通过微课资源的导入,让枯燥、乏味的特殊教育体育课堂丰富起来。针对智力缺陷学生,制作“动作”微视频,并配合动画元素,让学生从“初级”的视频元素中,习得体育知识及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微课作为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资源载体,在丰富的视频、语音的导入中,拉近了学生与体育之间的距离,让视频、语音等资源弥补学生智力理解方面的缺陷,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蹦蹦跳”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转变了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差等情况,以微课为载体创设了“小猪佩奇蹦蹦跳”视频,将小猪佩奇跳跃姿势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的导入点,学生通过观看小猪佩奇的动作方法、动作要点,在思维上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既实现了培智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对体育课堂充满了兴趣。因此,以微课作为资源载体,在教学导入中,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教学效果。
3.以微课为依托,直观呈现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智障学生的体育学习比较呆板,但是对有刺激性的事物表现出好奇心,且易于接受(记忆)。为此,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以微课为依托,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状态,从体育知识的表象出发,以直观的方式渗透事物的本质内涵,将体育知识的重难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能够更好地帮助特殊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的困境。一些智障学生,在某个体育动作中,表现出较难的学习状态,这时候,通过微课将该动作重复播放,以直观的形式分解,让学生的“学”更加完备,增强学生的识记,也促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智障学生对“屈膝“”起跳”的动作表现出较难的学习状态。对于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比较吃力。为此,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将动作标准规范的学生的立定跳远作为视频,作为教学直观呈现的方式。学生通过观看同学的动作分解,在反复观察、重复暂停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及技巧,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因此,教师的教不能脱离学生的学,在简单、熟悉的微课资源中,让特殊学生能够对动作有所理解掌握,提高对动作完成的质量,这是有效特殊体育培智与强身教学的立足点。
4.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有效构建,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在多元化的教学空间,构建高质有效体育教学。而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化与创新。上文立足于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特点,就微课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作了具体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