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中学生地理探究能力培养中常见缺陷分析
2020-11-25张文佳
张文佳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引言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上升,我国信息技术也逐渐完善,经过整理、分析、积累等过程,我国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新课程改革制度的制定是响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表现。高中地理是学生认为较有难度的课程,教师可结合大数据优势,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促进其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数据在便捷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弊端,因此教师及时改善大数据带来的缺陷,合理进行教学。
1.选题针对性会存在差异
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带来,多数教师借助大数据优势进行教学。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每个学校的教学效率不同,针对练习题的正确率也不相同,但是大数据通常计算的是整体学生正确率的平均数。因此会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麻烦,在其找寻适合本班学生学习水平例题时,会造成一定失误。
对此,教师需结合教材应用新颖教学方式讲解课程内容,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一定的学习水平。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教师再次从大数据中找寻合适的例题,加强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课程知识时,为较快促进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借助大数据的一定优势,查询相关课程。教师查询的内容是,该课程哪方面的知识内容,学生可较好的掌握,哪些知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较有难度。因大数据是对整体学生进行的平均统计,其存在一定数据易便差异性。有的学生学习该课内容较为容易,有学生学习该课内容较为吃力,大数据是对两者的平均结合,不利于教师采用该数据对本校学生进行教学。但是,教师没有及时认识到该问题,在讲解六大板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时,其讲解的较为简单,这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其学习进步。在讲解六大板块各对应的经纬线知识时,教师再次借助大数据的查询,对该课程进行简单讲解,则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差。对此,教师在讲解完一课时,需及时应用教学办法,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了解其掌握知识水平的缺陷。也可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捕捉学生感觉难学和难理解的部分,进而改进教学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2.研究方向存在误区
以前,在信息技术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因纸质版的资料不全,教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研究是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然后根据教学成果重新整理,攥写纸质资料。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教学过程与攥写材料是独立的分支,记录的内容会存在一定差异。且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缺乏一定重复过程,不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提升。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教师可借助大数据优势,从中查询数据、图片等信息,但是同时又造成了“重资料,轻实践”的缺陷。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改进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遇到一定的教学问题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及时整理课上数据,从而可实时的跟着教学脚步走,及时完成对大数据的整理,进而,后续可利用大数据进行教学,可较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还以高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单元内容为例,以往教师教学是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然后,课后进行教学资料编写。该方式则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编写的教学资料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设施,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时进行大数据整理。如,学生对赏识教学方法比较认同,可明显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将该教学方法实时进行记录整理,以在后续教学中,继续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优势。当其他教师借助大数据教学时,也可为其提供一定教学经验。又如,学生学习板块交界位置知识时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则可将教学难点记录下来,以为自己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也可借助大数据优势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3.结语
总的来说,大数据拥有海量性和多样性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应用大数据进行教学,但是,其也需认识到大数据的不足。教师需及时改善大数据带来的缺陷,进而可有效的培养学生地理探究能力和促进其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