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0-11-25杨秀芳
杨秀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林业东风小学 黑龙江 桦南 154400)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智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各项能力的发展也处于萌芽阶段,对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但是就现在的教学反映情况来看,大部分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授课模式主要为“灌输式”的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给学生创新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渐渐丧失了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现代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来促进学生不断的发展。
1.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进行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可以动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亲动手摆一摆,剪一剪,量一量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教具,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教具,给定一个多边形,让学生计算面积,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多边形,然后看看哪些规则的图形可以拼成这个多边形,然后计算面积。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性的问题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答案不唯一,对此,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发散的能力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具有思想上的发散性,创新性和灵活性。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为例,在讲解“面积”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开放性的问题: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可以利用哪些方法?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的促进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意识的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让学生可以进行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常规方法是学生解决问题首要想到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常规的方法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寻求新的方式和方法。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为例,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了传统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寻求新的解题思路,创新出新的方法。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的迁前提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十分有利的阶段,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进行,例如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等途径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另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依据自身的教学情况来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作出改进,来达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学的创新意识的目的,力求学生不断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