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0-11-25黄昌元
黄昌元
(四川省彭州市天彭镇清平小学 四川 彭州 611900)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价值,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和探究。同时,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重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买文具的场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的脱式运算书写要求,之后在生活情境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比如可以设置题目“买一个巧克力面包5元,买三个火腿面包12元,问一个巧克力面包比一个火腿面包贵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自主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探究,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增加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感情,同时又能让学生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可以将击鼓传花的游戏结合到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名记录者,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简单的数学运算。通过团队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利用导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中导学案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了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从而帮助教师推动教学进度,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课下自主预习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知识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可以思考“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车轮、钟面、风扇的形状,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之后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圆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指引,既减轻了学生课上的负担,又能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很快理解新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引导发现,教给学生自学技巧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是放任自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控整节课的环节实施,让学生有法可循,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索,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长方形的周长”时,首先可以启发学生探索“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的存在关系,长方形周长的求法。”教师必须起到引导的作用,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探索课堂设疑,提出大胆的猜想,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计算,最后推导出长方形周长与长、宽的关系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奏,让学生一步步地质疑、猜想、探究、观察、归纳、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探究方法,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参照新课程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好课堂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理利用导学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竞争互赢,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