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叙事德育走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究*
2020-11-25王惠娜
王惠娜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二中学 广东 广州 511300)
引言
语文学科本身蕴含着很多价值观的传递以及经典故事的讲解。在今天的语文教材当中,我们选取的很多课文都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而这些做人道理除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在叙事德育的视角之下,这些优秀的课文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丰富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分析语文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叙事德育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拥有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1.叙事德育的意义
1.1 教化学生于无声之处。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整体教育理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的德育教学理念也经过了反复的调整。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让学生真正从情感和思想上认同德育教育的内容。如今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十分发达,很多学生会在网络中看到很多的社会状况,并且误以为这就是全部的社会现实,对于一些不公平的情况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学生由于自身的社会经验比较少,会认为这就是社会的真实规律,从而质疑思想品德教育当中对于人格培养的相关内容。而叙事德育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增加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从他人的经验中感受到高尚的人格品质以及善良的行为,最终会获得应有的回报。这种教化是存在于无声之处,渐渐渗透进学生的思想的。
1.2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基础。上文中提到学生由于自身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因此在很多事物的判断上会存在偏差。事实上学生日常的生活实践也是要有经验的依据以及理论指导的来源的。对于社会经验尚浅,生活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很多实践行为的基础就来自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将优秀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学生,那么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选择时,学生就会有所依据,从而做出符合高尚思想道德要求的行为和选择。当这种选择的经验得到了积极的回馈,就会慢慢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2.叙事德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策略
2.1 深化课文的课堂解读。想要真正让叙事德育走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我们就要在课文的讲解过程当中做足功夫,让这些内容可以在无声之处逐渐渗透进我们的语文课文讲解当中。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很多初中课文的选择都是优秀的作品,其中除了拥有良好的写作技巧和文学情怀以外,还包含了很多的做人道理。因此在今天的初中语文课堂讲解当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传递知识性的内容,还应该继续深入分析文章中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叙事德育的影响。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下册课文为例,我们可以将教材分为三大德育教育主题:(1)生命教育。相关的文章如《秋天的怀念》、《散步》、《再塑生命的人》、《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等。(2)爱国教育。相关文章包括《黄河颂》、《最后一课》、《邓稼先》、《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3)道德观察。相关文章包括《老王》、《皇帝的新装》、《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伟大的悲剧》、《骆驼祥子》。
以《秋天的怀念》来说,我们想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就需要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现出的情感,理解“兄妹俩好好活”背后的意思。在这种情感产生共鸣以后,学生会十分自然地感受到生与死在一个人身上所产生的矛盾冲突,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
2.2 为学生模拟实践情景。除了口头上的讲解以外,叙事德育还强调要让德育的内容真正化为学生自身实践的方式。教师自然没有办法走出课堂之外,指导学生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但是可以在课堂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的情景。
举例来说,在学习了《骆驼祥子》以后,我们让学生来思考祥子人生起起伏伏的原因,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在故事发生的情境当中,自己还能想到哪些选择。在小组讨论结束以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境表演。这一方面是让学生去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反复强化学生的道德选择。比如学生不会选择让祥子去抽大烟,比如学生们都更倾向于让祥子继续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等等。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学生就已经将道德原则内化在了自己的选择当中。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入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当中价值观以及作者的高尚情操。只有让学生在语文课文当中感受到作者传递出的情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才能够不断的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达到我们的德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