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20-11-25吴琰琼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甘肃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数思维能力创设

○吴琰琼 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恰当的方法渗透情感教育,发挥情感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口头表述,一般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得知识的导入显得生硬而苍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利用多媒体创设出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如,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考虑到学生都喜欢玩卡丁车的实际,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明明老师决定周六组织班里的学生去西湖公园玩卡丁车,考虑到有些学生周末有辅导课,明明老师让学生自由报名。早晨有30个人报名参加,中午又有8个人报名参加,下午放学的时候,12个学生临时决定不参加了。问,现在报名的学生总共有多少人?实践证明,通过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并掌握了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实践证明,好奇心是调动起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用速度的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驶的时间求路程的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行走路程的和。接着闪烁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每分钟两人行走路程的和。走了4分钟,有4条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就是两人所行走的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利用多媒体展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这种传递不仅具有吸引力、启发性,减轻了学生由于思维障碍带来的心理压力,促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调动起了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了思维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实践证明,所学知识越和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越透彻,掌握得就会越牢固,应用时就会越灵活。因此,数学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课本中枯燥、沉闷的知识,还应该遵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积极挖掘生活素材,开展生活化教学。

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先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离家近的商场或者文具店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将这些物品的价格抄录下来,并问一问家长应该怎么读。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出示自己抄录的物品价格,然后读给全班学生听。教师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引导他们认识小数及小数点,并通过读、写商品的价格,巩固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样,教师并没有花费太大力气,学生已在体验生活中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明确了小数的读、写法,同时还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爱上数学。

再如,教学“粉刷墙壁”一课时,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马上引起学生调查有关数据的兴趣。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列出了所要调查的数据(如,粉刷面积、涂料的包装和价格等)以及调查的方法(如,实际测量、市场调研、查找资料等),然后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调查。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粉刷墙壁所需要的数据,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总之,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有益。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

猜你喜欢

小数思维能力创设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