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辍保学需形成合力

2020-11-25王发强

甘肃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保学社会化家长

○王发强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使义务教育走过了从普及到均衡,正向优质迈进的发展之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控辍保学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始终聚焦“两类学校”建设和控辍保学成效巩固等重点任务和目标,不断强化“三落实”、“三精准”,确保义务教育各项保障措施的精准落实。然而,受地理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思想观念、家庭结构、社会转型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个别学生辍学现象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仍然存在。

学生辍学的原因众多,部分家长只顾眼前生存需要而忽视孩子的未来发展,认为只要子女认识一些字、学会算账,能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已足够,便让子女放弃学业;受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出现了阶段性困难,一些家长因此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淡化了让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识,导致部分孩子辍学;有的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成绩,不顾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忽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急功近利,超标准要求,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学习兴趣丧失,产生厌学思想,辍学风险增大。再加上当前农村地区因学校布局调整、交通不便、留守儿童增加等现实问题,使控辍保学成为难点问题,针对这一难啃的骨头,只有家长、学校和政府齐心协力,切实承担起控辍保学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才能达到不让一个人学生失学的目标。

家长要始终牢记社会化是人最本质的属性,社会化能力的形成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实现。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实现社会化的规范场所和机构,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应该享有的权利。通过教育,可使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和自我行为逐渐与社会规范趋同,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家长还要始终筑牢正确的成才观和科学的育儿观,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不包办不代替,不盲目攀比,不拔高目标,也不放任自流,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把孩子的兴趣特长、潜能潜力激发激活,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自主发展的力量。家长要坚信知识就是力量,而教育是获得知识的金钥匙,是改变命运的良方妙药,始终保持与学校同心同向,履职尽责,把对孩子成才的愿望和行动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厚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思想,把“一把尺子”的评价方式变成“个性化激励”、“多元化评价”和“综合化发展”,用爱心、耐心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希望、体验成功、收获自信;要引导广大教师提升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知识获得的道路上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都有机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接受教育的愉悦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运用好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提供优质便捷的学习资源,真正让所有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享受学习过程,锻炼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毫不动摇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把手负责制”、“一对一”、“人盯人”、“周报告”等各项控辍保学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资助保障措施,让党的好政策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基础项目建设进度,严把质量关和运行监督关,让所有工程项目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好服务教育的作用;严格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各类资助保障政策,做到“应助尽助”,使好政策精准助力最有需要的家庭和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现实困难;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生活补助政策,用政策优势吸引优秀教师服务乡村教育,确保“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和吸引力;全力做好农村大学生就业服务和宣传工作,拓宽就业渠道,严格落实鼓励农村大学生服务家乡建设和创新创业等扶持政策,让农村家长和孩子真切地看到就业希望,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真正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一切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切实维护好法律的尊严,保障好学生的权益。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责任和担当,只要家校和政府助力同行,社会各尽所能,形成“依法控辍、认识控辍、教育控辍”的长效机制,控辍保学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保学社会化家长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家长请吃药Ⅱ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