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教育融入幼儿家庭阅读活动的案例分析

2020-11-25罗媛媛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甘肃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蓝颜色融合

○罗媛媛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的联系。我国2017年颁布《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标志着STEM教育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幼儿教育家彻斯洛夫的研究表明,开发STEM能力应始于幼儿生命的最初几年,大脑在1岁到4岁间特别容易接受数学和逻辑的学习,同时幼儿天生所具备的好奇心、创造力对STEM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学前阶段实施幼儿STEM教育完全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

一、家庭教育中开展幼儿STEM项目活动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关于幼儿的STEM教育非常匮乏,开展STEM教育的幼儿园少之甚少,课外班也多是乐高机器人等课程,只用到了STEM教育中的某些核心点,不能完全等同于STEM教育。很多家长听到STEM教育高大上的描述,不知如何在家开展这种教育。在STEM教育的发源地美国,没有专门引入这个概念的兴趣班,老师和家长都觉得STEM更适合在家庭教育中运用。一方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学校教育中,鉴于升学压力,老师会将教育重心放在孩子现阶段知识的学习上,很难全面顾及孩子的思维培养;兴趣班多以逐利为主,资质良莠不齐,难以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而对家长来说,家长不仅关注孩子学了什么知识,更关注孩子具备了怎样的能力,能否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另一方面大量的实例证明,STEM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思考过程”和“跨界学科整合”能力,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训练,才能够熟练掌握,最终形成思维习惯。

二、将STEM教育融于幼儿家庭阅读活动的案例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STEM教育无处不在。搭积木、做手工、甚至亲子阅读都可开展STEM活动项目,“项目”不需多复杂,而是要有“做项目的思维”。本文以李欧·李奥尼的经典绘本《小蓝和小黄》为例,以书中好的情感关系必然经历的三大阶段为线索,讲述亲子阅读如何与STEM教育结合。

1.面对面阶段。小蓝与小黄站在同一高度,彼此对视。面对面,意味着彼此坦诚、平等与尊重,人世间所有好的情感关系都是“面对面”为前提的。

读到这里,家长除了给幼儿讲述情感关系,还要引导幼儿辨析颜色,并主动观察生活环境,思考颜色的分布。家长结合幼儿的答案继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生活环境,思考同一种颜色的区别,建立对颜色深浅的概念,为后续的实践环节做铺垫。

2.心灵融合阶段。小蓝和小黄重叠融合成了绿色,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不论是朋友、爱人还是亲子,都会像小蓝和小黄一样,追寻对方,甚至融为一体。但他们并没有变成对方的颜色,而是在相互影响中成为第三种色彩,是一种融合且包容的状态。

读到这里,家长用提问引起幼儿注意,蓝色和黄色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并提供水粉颜料,鼓励幼儿动手实践混合多份蓝色和黄色。启发幼儿进一步观察混合后的绿色,引导幼儿注意到绿色的深浅有别,帮助幼儿从细微之处回忆实验过程,分析每组实验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实验结果有别在于材料用量比例并不相同。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幼儿进行验证试验,家长帮助幼儿设计不同用量比例的蓝黄颜料混合实验,加深幼儿对于比例关系的理解。

家长继续提供红色水粉材料,有了前期的铺垫,幼儿会尝试进行其他两种颜色甚至三种颜色的混合探究,并能通过不同比例的匹配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幼儿动手实践后,家长再简述红黄蓝为三原色,和幼儿一起总结: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三色混合为黑色。

3.自我认同阶段。小蓝和小黄回家后,父母却认不出改变后的他们,他们伤心地变成眼泪,最后蓝眼泪和黄眼泪又分别汇聚成原来的小蓝和小黄。这是本书的人文精神的高潮部分。通过简单的色块揭示“自己”与“他人”的区别,真正好的关系模式是彼此融合,又能做回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此段故事后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延伸,引导幼儿列举生活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实例来认知自然界中的丰富多彩。例如一年四季中树叶颜色的变化。还可帮助幼儿查阅资料,设计简单的色素提取实验等继续进行下一个STEM项目活动。

通过家长的设计,一本儿童绘本也能成为STEM教育的优质素材。整个过程摒弃了传统教育着重解决已知问题,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结果的特点。幼儿从感性角度理解情感哲理的同时,也能从理性角度,在初始条件和最后答案都不确定的前提下,自主思考提出的问题,动手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对色彩的融合及材料用量比例对颜色融合结果的影响有了深刻理解,体验了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过程。

猜你喜欢

小蓝颜色融合
齐心防疫,看好你,“小蓝”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想念你,可爱的小蓝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