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2020-11-25康全周天水市秦州区天水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常识理论课思政

○康全周 天水市秦州区天水中学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这一重大使命呢?

一、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中,“政治要强”居于首位,是灵魂所在。思政课有别于其他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定力,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内外兼修,才能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才能自觉地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光荣使命。

二、应具备深厚的知识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作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有着独立的学科体系,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其涉及的知识领域广、综合性强、交叉融合内容多。高中思政课由四门必修课(《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和六门选修课(《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构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最难的不是授业解惑,而是传道,即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行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视野要广”的标准,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要及时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和趋势,把握其规律性,要对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及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和一定程度的研究,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能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做到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衔接、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应具备教学创新能力

1.找准兴趣点,为学生答疑解惑。思政课内容的设置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学习内容中总有学生感兴趣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的概念、原理等阐述清楚,并适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2.教学方法多样,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案例,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真实的社会事件和时政热点问题理解教材内容,以求达到触动学生灵魂,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3.突破教材,坚定学生信念。课堂教学基于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尽可能地深入街道社区、军营工厂、田间地头等,主动发掘典型素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作为“关键课程”的“关键教师”,除具备以上素养外,还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认真求实、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等,否则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常识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回归常识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