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2020-11-25李利娟
李利娟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夏侯小学 安徽 亳州 236000)
前言
在当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侧重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多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对于美术知识和技能只能模仿应用,却不能创造性表达。从小的方面来看,这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从大的方面来看,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立足自己的美术课堂,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策略阐述几点拙见。
1.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提升学生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就能灵活的、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人。换言之,具备创新能力,学生就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运用美术知识、技能等进行创造性表达,这对提升学生艺术创造力有重要意义。
1.2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创新是前进动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要想适应当前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进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若是一成不变,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2.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营造宽松活跃的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情趣。实践证明,创新主要建立在好奇心之上,尤其对于小学生,这一点尤为明显。当学生对某个事物产生好奇心时,就会主动研究,然后进行创新[1]。所以,美术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点燃,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探索新领域。在笔者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身心放松,以此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天性、个性等得到充分释放。例如,在讲解《对折剪纸》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各种美丽的剪纸图片,带领学生欣赏,让学生对这些花纹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会发现,这些花纹具有对称性。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自己尝试着去剪纸,在学生剪纸的时候,教师要用大屏幕给学生循环播放各种剪纸花纹,通过这种手段营造轻松的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情趣。
2.2 尊重并彰显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创新能力是一种自主能力,任何人无法给予。换言之,在美术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要将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思考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并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创造平台[2]。例如,在讲解《妈妈的节日》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今天是母亲节,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我们自己来设计一条项链,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搭建个性化表达的平台,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设计,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又或者,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条项链,然后让学生对这条项链进行改造、创新,比如改变线条,或者改变色彩等,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2.2 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尤其是小学生,脑海里天马行空的想法很多。若是能够让学生相互交流,必然会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会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到美[3]。实践证明,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活动,充分利用差异性资源,实现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变废为宝”创意活动,让学生以多人为单位,对废旧材料进行利用,如饮料瓶、易拉罐、废纸壳、酒瓶盖等。即使是同一个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改造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思维发生碰撞,擦出火花,不仅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2.4 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教师的肯定和激励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学习信心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会得到进一步激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客观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认可学生。此外,在实施评价时,教师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尤其要关注学生作品的创意程度,对于作品有创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引起学生对创意的关注,从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驱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注重创意性表达,以此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落实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同时要给学生搭建创新创造的平台,营造良好气氛,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