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20-11-25白敏
白 敏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高台镇凤清学校 贵州 遵义 564111)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而数学则是该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伴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而增大。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学习数学“关键能力”的范畴,自然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现状
1.1 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不足。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学生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对问题的内涵有充分的认知,那将会导致解题方向错误。首先,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问题情境,没有准确把握问题中的关键语句,找不到题目中隐藏的信息,最终出现理解错误。其次,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面对一些信息量较大的题目,学生不善于理清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取有效的、关键性的信息。容易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最终导致理解题目错误。
1.2 分析问题能力欠缺。分析问题,是学生结合自身对问题情境的理解,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对题目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进入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开始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过渡,因此,该阶段的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分析问题能力方面依然比较欠缺,如抽象数学思维能力欠缺、逆向数学思维能力欠缺等,都是影响学生数学分析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3 检验反思习惯、能力欠佳。检验反思是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小学生容易忽视的环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一再强调检验反思的重要性,学生要善于“回头看”,方能在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解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解题意错误、计算错误,以及抄错、写错等“低级错误”。善于检验和反思,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在拿到考试试卷后“拍脑壳”、后悔莫及。然而,虽然教师一再要求学生要善于检验和反思,很多小学生依然缺乏检验反思的习惯,急躁、急于求成,导致学生不愿意自我检验,最终因为一些“低级错误”而不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2.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1 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首先,注重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常言道: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遵循如下审题的步骤:一读。即读题,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默读、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把握题干的内涵,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为正确审题奠定基础。二划。即划重点句子、主要词句等。小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去伪存真”,即把握重要的、关键的语句,去除干扰的信息,避免误入“陷阱”。“划”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被干扰信息打乱解题思路,促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题意。
其次,强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作为解题的关键一步,强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强化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训练。教师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题意的方式,让学生善于提炼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当然,复述并非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而是要简明扼要地复述,并能够结合题目的意思,把握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二是培养学生一题多审的能力。谈到一题多审,很做人自然会想到“一题多解”。其实不然,在应用题审题方面,一个题目,也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教师培养学生一题多审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其一题多解的能力,均有助于促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2 创新教学方式,培养解题思维。常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其数学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巧妙地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集思广益,促使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以“鸡兔同笼”的问题为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鸡兔同笼可谓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解答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学生一个相对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有交流、讨论,思想的交流,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最终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3 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计算能力。计算作为解题的关键一步,学生计算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的结果。针对当前小学学生在运用知识、数学计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促使其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非机械记忆。而要达到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法、生活教学法等直观易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关于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从两方面做起:熟悉数学运算法则、定律,然后多练。同时,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应当耐心、细心,避免因粗心大意犯“低级错误”。
2.4 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的习惯,是学生在数学计算、解题过程中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针对当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检验习惯欠佳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回头看”,如看看是否有计算上的错误、审题错误等。检验的习惯,能够有效地杜绝学生因粗心大意而犯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
总而言之,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深入解读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出路,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