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重点语音问题解析
2020-11-25贺征
贺 征
(上海海关学院公共教学部人文艺术教研室 上海 201204)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并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的国家级口语考试”。[1]该水平测试共包括四种题型,分别是读单字、读词语、朗读短文以及命题说话。前三种题型有文字凭借,第四种题型无文字凭借,整体考查的重点是普通话语音。对于短时间的集中辅导而言,需要将测试中重点语音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辅导内容。
普通话语音主要涉及声、韵、调及音变等方面。对标准语音系统的认识有助于应试者全面把握汉语语音体系,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1.声母
对于声母发音重点应主要结合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层面进行说明。分清声母发音部位,是进行吐字归音练习的第一步,也就是说出字发音位置以及发音方法要准确。练习时要把握好发生阻碍的部位和气流流出的方式,特别是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区别,这是声母发音中的一个重难点,很多方言发音缺少翘舌音,因此需要着重练习。此外,还需要进行辨析的发音有唇齿音f和舌根音h、舌尖后音r和舌尖中音l、舌尖中音n和l,以及舌面音j、q、x和z、c、s。
练习声母辨正的方法包括声旁类推法,比如“中”的声母是翘舌音,那么加上其他形旁组成的“冲”“种”“忠”“钟”等字声母依然是翘舌音;“组”的声母是平舌音,换其他形旁组成“租”“祖”“阻”“诅”等字的声母依然是平舌音;“老”字加上其他形旁“佬”“姥”“铑”等声母也依然是“l”。
此外,还可利用声韵配合规律,如与ong相拼的声母不会是sh,所以“送”“耸”“松”“宋”等都是平舌音;z、c、s不与ua、uai、uang相拼,所以“抓”“揣”“摔”“创”等都是翘舌音;f不与除单韵母u以外的其他合口呼韵母相拼,所以“画”“怀”“婚”“慌”等字声母是h。
练习时,要注意舌尖的位置以及气流如何流出,体会舌头收紧放松的状态和气流的走向。可选择含有易混淆的声母交替出现的词语,如“词缀”“称颂”“防护”“年龄”“情景”等,通过反复朗读,熟悉发音时的口腔状态、舌头的位置。
2.韵母
对于韵母的讲解首先要区分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单韵母除-i2、-i3、er以外,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声音饱满,要注意体会舌位的高低、口形的大小以及唇形的变化。韵母发音准确与否是立字阶段主要要解决的问题,而复韵母、鼻韵母及er的发音则是韵母部分的重难点。
复韵母发音不够完整,缺少动程是一个常见问题。在发ai、ei、ou、uai等音时,要注意体会一个元音音素向另一个元音音素滑动的过程,避免发音过短、口形开合变化不明显的问题。卷舌韵母er的主要作用是与韵母结合组成儿化音,在测试第二项中会出现,一般为4个,因此也必须掌握其发音要领。er的发音要注意舌尖抬起向硬腭部分卷曲,但不要与硬腭接触,发音要适中。
韵母部分最重要的难点是前后鼻音的辨正。很多方言只有前鼻音,没有后鼻音,因此从方言到普通话的转化,就必须克服这一发音难点。读准、分清前后鼻音,收音时舌头停留的位置很关键。前鼻音an、en、in等收音时归n位,舌尖位置在上齿龈,听感较短;后鼻音ang、eng、ing、ong等收音时归η位,舌根靠近软腭,听感较长。练习的方法亦可采用声旁类推法,如以“青”为声旁的字“清”“请”“情”“晴”等都是后鼻音,以“今”为声旁的字“矜”“妗”“琴”“衾”等都是前鼻音。还可利用声韵配合规律,如d、t、n、l不和前鼻音en相拼,故“等”“疼”“能”“棱”等都是后鼻音;d、t、l不和前鼻音in相拼,故“定”“听”“宁”等也都是后鼻音。当然不管是声旁类推法还是声韵配合规律,都不排除一些例外的情况,记忆时可着重强化。
3.声调
普通话声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从音长上来看,上声调最长、阳平调次之、阴平调再次、去声调最短。声调中的重难点是阳平调要升高,不能带拐弯;上声调先降后升,曲折要明显,要克服音长不够,只降不升的问题。
在测试辅导中,需要强调读第一项单字时遇到上声音节必须读出完整的曲折调,练习时可以强化“降”,以区别于阳平调;在第二项读词语和第三项朗读短文中,如果上声调只在词尾、句尾或单独成句时出现,则也要读完整的曲折调,否则就要发生音变,这一点将在下文加以说明。
声调部分还应注意克服入声,即急促的短音。入声是很多方言中保留下来的古音,但在普通话中已没有这一声调,所谓“入派三声”指的就是这种现象。克服入声可依据声韵配合规律,入声字若其普通话声母是m、n、l、r,则普通话声调都是去声,如:“脉”“纳”“立”“日”等;入声字若其普通话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则普通话声调多数是阳平,如:“白”“独”“隔”“集”“宅”“杂”等。总体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2]
4.音变
普通话水平测试除第一项外,其余各项均涉及音变问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以及句末语气词“啊”的音变。音变的产生是由于语流中音节与音节之间,或音素与音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在语言的交流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音节的连续呈现,因而音变是非常频繁的,只是由于日常习惯性的语感而被忽略。
4.1 变调。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一”“不”变调、重叠形容词的变调等。上声音节在非上声音节前变为只降不升,在上声音节前变为只升不降。“一”在去声音节前变为阳平,在非去声音节前变为去声,在动词中间变为轻声。“不”在去声音节前变为阳平,在重叠动词或形容词中变为轻声。重叠形容词基本上是重叠的部分变为阴平,但也有例外,如“金灿灿”读本调,“白茫茫”可读本调也可读阴平等。
4.2 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与其他变调情况不同,“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的声调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字调调值的具体形式。”[3]读轻声音节时,前一个音节适当延长,后一个音节短促,点到为止,发音有阻塞感,不要保留原来的声调。普通话中很大一部分轻声词语没有规律可循,需要不断练习加以记忆。但也有一部分轻声词是有规律的,如多数双音节单纯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助词、名词后缀、表方位的词素、语气词等等读轻声。在测试第二项读词语中一般会出现4-5个轻声。
4.3 儿化。儿化是北京语音的重要特点,多数方言没有儿化。除几个常用字以外,卷舌元音er不能单独发音,要与其他韵母相配合,故其发音要融入前面的韵母,卷舌要自然。注意ai、uai、ei、uei以及前鼻韵母的儿化,要去掉韵尾的i、n,如“小孩儿”,发“孩”的韵母ai时,读完韵腹a后要马上接卷舌动作;后鼻音韵母儿化时要去掉韵尾ng,如“钢镚儿”,发“镚”的韵母eng时,韵腹带出一点鼻音后就要马上接卷舌动作;-i2、-i3的儿化,是原韵母失落,如“棋子儿”的“子儿”读音为zěr。测试第二项中一般含有4个儿化音。
4.4 “啊”的音变。“啊”的音变涉及测试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主要是受其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连读音变。实际上,“啊”很少有读本调的情况,基本都要与其他音节连读,而且发轻声。“啊”的音变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前一个音素为u、ao、iao时,读作wa;前一个音素为a、o、e、ê、i、ü时,读作ya;前一个音素为n时,读作na等。练习时可反复朗读60篇给定短文中“啊”出现较多的篇目,既可熟练掌握音变规律,又可增强短文朗读的流利程度,在此基础上,命题说话中使用“啊”时也能相应加以修正发音。
5.语调
语调问题涉及除第一项读单字以外的其他各项,对整体语音面貌有很明显的影响。在声母、韵母、声调都准确的基础上,如果语调不适当、不自然也会在测试中造成失分。
语调在第二项中体现在词语的轻重格式上。普通话双音节词语很大一部分是“中重”格式,如“认真”“散步”“欢迎”;还有一部分是“重轻”格式,如前面所说的多数双音节单纯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以及一部分“重中”格式,即第二个音节虽比第一个音节轻,但并不读作轻声,如“号召”“责任”“意义”。
三音节词语多是“中中重”格式,如双音节名词+单音节名词的“展览馆”“幼儿园”“办公室”;“中重轻”格式,如单音节词+双音节轻声词的“老奶奶”“不在乎”“胡萝卜”;“中轻重”格式,如双音节轻声词+单音节词的“葡萄糖”“乒乓球”,带“不”或“一”的词语,如“差不多”“看一看”;“重轻轻”格式,如双音节轻声词加表复数“们”的“先生们”“朋友们”,单音节动词加表动作结果、方向的词“走过去”“拿起来”等。
四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主要为“中重中重”式,如“一模一样”“天经地义”“自然而然”;还有一些读作“中轻中重”格式,如叠音形容词“踏踏实实”“大大方方”“干干净净”等。
在短文朗读和命题说话项中,语调除了体现在词语中,更与整个句子、文章语流中语音高低强弱、长短虚实有关。根据普通话句末尾音调型的不同,句子的语调分为平直调,用于陈述句,表达庄重、沉稳的感情;上扬调,多用于疑问句,或表达热烈、紧张的情绪;下降调,可用于感叹句,表达坚定、或伤感的情绪;曲折调,用于嘲讽、惊讶等含有丰富多变情绪的语境。在朗读和说话中,要根据文章和所讲内容的整体基调把握语调,若是通篇上扬,或通篇下降,就会造成语调偏误。练习短文朗读时要注意体会文章中语句表达的情绪以及文章整体的情感,特别是一些疑问句、感叹句的处理,要把句子放在篇章中进行把握。命题说话中的语调亦要根据选择的题目以及内容而定,要自然流畅,避免生硬无起伏,又或者过于大起大落。
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除了以上谈到的关于声、韵、调等重点测查的内容外,还需要提醒应试人注意避免语速过快或过慢、音量过高或过低、漏读错行、停连不当,以及命题说话项中语言不够口语化、使用方言或网络用语、内容离题或雷同、有效话语时间短等问题。总之,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全面测查普通话口语表达标准程度的考试,通过对测查重点的学习和训练,不仅是对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认识,纠正以往语音存在的偏差或错误,更加理想的情况则是将强化练习的成效延伸到日常普通话使用中,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的规范程度。